1 頁 (共 1 頁)

高溫日曬 環境熱急症頻傳

發表於 : 2008-07-10 , 16:07
MissC
2008.07.10  中國時報
高溫日曬 環境熱急症頻傳
黃天如/台北報導



 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皆為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天熱所導致的健康風險。

 隨著地球暖化而來的各種「環境熱」急症,諸如熱中暑、熱衰竭等個案近來在國內外都不斷傳出,衛生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者、正服藥治療者,以及從事高溫或密閉空間職業者,列為5大高危險群,提醒民眾注意。

 ■地球暖化威脅 啟動熱保健計畫

 有感於地球暖化對全球帶來的威脅,WHO特將「環境熱」列為今年世界健康日(World Health Day)的主題,呼籲各國衛生單位啟動「熱保健行動計畫」,結合氣象預警系統、住屋及城市通風、綠化、避暑方案等,避免民眾健康受到氣候變化的危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強調,近年「環境熱」對台灣的威脅也愈來愈明顯,單單去年就造成8起老農在田間熱衰竭死亡,今年以來也至少造成2名蚵農,因中暑昏倒不慎溺斃的悲劇;此外,日前記錄片「無米樂」主角,80歲的崑濱伯也在示範割稻時當場中暑昏倒。

 國健局提醒,防範「環境熱」急症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隨時注意氣象及氣溫變化,避免在大太陽底下運動或活動太久,高溫時應隨時補充水分,儘量避免飲酒;到戶外應穿著寬鬆、通風且顏色淡的衣服,撐陽傘、戴遮陽帽及太陽眼鏡,避免吸收過多紫外線等。

 此外,由於老人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遲鈍,排汗系統也較遲緩,可能合併其他病症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孩童也常對高溫調適能力不佳;另心血管、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也易因天氣熱導致體溫升高,增加中暑、心肺衰竭甚至死亡的風險。

 ■心血管藥物 可能產生脫水現象

 其他高危險群還有正服藥治療者,以及從事高溫或密閉空間職業的工作者。尤其是心臟血管藥物可能導致低血壓甚至脫水現象,要特別注意;因工作需要須烈日曝曬或長期身處密閉空間者,也應盡量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2時的高溫尖峰。

io:

Re: 高溫日曬 環境熱急症頻傳

發表於 : 2008-07-10 , 16:07
MissC
2008.07.10  中國時報
曬後溼敷 減緩發炎反應
陳旻苹/台北報導



 日曬後,該如何照護、處理,才不致造成身體負擔?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侯宗昀醫師提供小撇步,供民眾參考。

 曬後照護:

 可用毛巾、冰袋溼敷或將身體沖洗乾淨,除替皮膚補充水分,也可減緩發炎反應。接著塗抹護膚用品,如乳液等具有修護、鎮定與滋潤肌膚功能的保溼產品,預防肌膚曬傷、脫皮。

 曬傷處理:

 1.若曬傷,應立即冰敷(每次約10分鐘左右),重複數次,其部位若無法冰敷,可大量沖冷水,降低紅腫脹痛。2.接著可使用成分較單純的保溼乳液或保養品,盡量避免含有香氣或具有美白功能者,使用前可先冰在冰箱,冰涼後使用更佳。3.曬傷部位若出現紅腫或水泡,除降溫外,千萬不要搔抓、也不要戳破,宜盡快就醫。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