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癌症病患身心醫學的注重,認知癌病情緒反應是人們面對危機的一種自我防衛心理;若能得適當支援和輔導,對其有莫大裨益。生理和心理學報告顯示,緊張會降低人體對異常細胞的抵抗力,引起荷爾蒙不平衡,助長惡性細胞。長期心理情緒困擾,壓抑人體免疫系統,病患容易感染,減低抗癌能力,協助癌症病患及其家屬了解心理情緒問題,可幫助提高抗病能力。
癌症病人心理反應可分為三階段
一、情緒休克期:包括震驚、否認、失望悲傷、抗議、四處求醫、情緒麻木,此期約數日至一週。
二、求索與退縮期:疾病壓力、焦慮、憂鬱、忿怒、失眠、厭食、心神渙散、生活失序,身體心像的改變,對自己的社會角色缺乏認同感,此期約持續一至二週。
三、平靜與調適期:接受患癌事實、積極思考治療、尋求樂觀生活態度、恢復生活常規,此期約持續二週至數月。
多數人經過三階段心路歷程,隨著病情進步,漸能恢復平靜,因人心理具自癒復原能力,即使面對再大的壓力,都能恢復,僅約25%的人處於憂鬱狀態,應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
癌症病人的心理支援
一、協助尋求正確治療:以正規治療為主軸,鼓勵接受專業意見,建立良好醫病關係,經由求知的過程培養正向態度,得以認識疾病及其治療。
二、鼓勵病人重新詮釋癌症:學習從不同角度觀看疾病意義,同理心傾聽病人,表達對病人的移情同感。重新認識生命價值,打開心靈感謝癌症帶給生命的另一收穫──學習「愛」使我們人格更完整。
三、幫助病人自我肯定:家人支援系統的建立,人際關係的維繫,能欣賞生命之美,常懷感恩寬恕之心,樂觀進取過生活!
四、參加支援性團體:透過經驗分享,學習適應疾病技巧,達到社會支援的功能,積極正向思考,重新檢視生活習慣,調適心境,學習身、心、靈重組。
五、培養良好溝通與情緒表達:發展情緒紓解的適應模式,建構家屬適時完整情緒支援系統。
六、包含心理、身體、職業與家庭的復健:原則盡早使病人身心恢復至穩定狀況;若身心許可,邊接受治療邊工作是調適心理的良藥。
文/張小玲、梁麗麗
本文由《榮總人》月刊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