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煩躁加憂鬱就是躁鬱症嗎?

發表於 : 2008-08-30 , 17:34
MissC
煩躁加憂鬱就是躁鬱症嗎?
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 詹仁輝醫師





「憂鬱症」跟「躁鬱症」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精神科疾病。憂鬱症的症狀較為人所熟知,但是躁鬱症的症狀,很多人卻是一知半解。精神科門診經常有一些病患,因為失眠、焦慮不安、煩躁,就以為自己得了躁鬱症,這是對躁鬱症有所誤解。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詹仁輝醫師表示,45歲林先生經商多年,曾任同業公會理事長,平時個性沉穩。他在30歲左右,便出現了第一次的躁症發作。當時他忙於事業,以公司為家,連續多天都睡不好。接著家人發現,林先生情緒異常高亢,說話滔滔不絕,自我膨脹,表示自己有偉大的經營計畫,要向銀行借款數千萬來投資公司跟買賣股票,跟平常拘謹的他有天壤之別。家人覺得不對勁,將林先生帶到精神科就診,才知道這是躁鬱症。

經過治療之後,林先生情緒逐漸恢復平靜,回到了工作崗位,看起來就跟一般正常人沒有兩樣。一年之後,林先生出現了情緒低落、提不起勁、失眠的症狀,家人帶他出國旅遊散心,他卻完全沒有笑容,飯也吃不太下,還說活著沒什麼意思。回國後,家人帶他就醫,診斷為躁鬱症的鬱期發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林先生才慢慢恢復。此後數年,林先生仍出現過躁期及鬱期的輕微症狀,但是因為對自己的病情有病識感,加上家人的照顧,都能提早發現症狀而控制住病情。現在他不但有自己的事業,而且閒暇之餘,也從事攝影、旅遊,充份享受人生。

詹仁輝醫師表示,憂鬱症的症狀較為人所熟知,但是躁鬱症的症狀,很多人卻是一知半解。精神科門診經常有一些病患,因為失眠、焦慮不安、煩躁,就以為自己得了躁鬱症,這是對躁鬱症有所誤解。

所謂躁鬱症,指的並不是煩躁,而是狂躁發作。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情緒上的波動,這和躁鬱症的情緒起伏並不相同。躁鬱症不論是在情緒強度或是持續時間上,都比一般的情緒起伏極端許多。躁鬱症的患者,會交替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一為狂躁,另一為憂鬱,因此又稱之為雙極性疾患。當病患在狂躁期,會出現情緒亢奮,睡眠時間減少,健談多話,言談誇大,腦筋及想法轉得很快,易分心,有時候會出現瘋狂購物,濃妝豔抹,飆車等失控行為。當病患處於憂鬱期,會出現心情沮喪、提不起興趣、失眠、食慾減退、疲倦、罪惡感甚至輕生的念頭。

詹仁輝醫師指出,躁鬱症的治療,在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而言,病患對情緒穩定劑都有不錯的療效,有些激躁或有幻覺、妄想的病患,會合併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能使情緒迅速穩定下來。


io:

Re: 煩躁加憂鬱就是躁鬱症嗎?

發表於 : 2008-08-30 , 17:34
MissC
躁鬱症 狂躁、憂鬱兩極交替
自由時報
記者蔡彰盛/新竹市報導




「憂鬱症」跟「躁鬱症」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精神科疾病。不過,憂鬱症的症狀較為人熟知,但是很多人卻對躁鬱症的症狀一知半解。精神科門診經常有一些病患,因為失眠、焦慮不安、煩躁,就以為自己得了躁鬱症,這是對躁鬱症有所誤解。
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醫師詹仁輝表示,一名曾任同業公會理事長的45歲男性,30歲左右就出現第一次的躁症發作。當時他忙於事業,以公司為家,連續多天都睡不好。家人發現他情緒異常高亢,說話滔滔不絕,自我膨脹,表示自己有偉大的經營計畫,要向銀行借款數千萬來投資公司跟買賣股票,跟平常拘謹的他有天壤之別。家人覺得不對勁,帶他到精神科就診,才知道這是躁鬱症。

治療後,患者情緒逐漸恢復平靜,回到工作崗位,一年後,卻出現情緒低落、提不起勁、失眠等症狀,家人帶他出國旅遊散心,他卻完全沒有笑容,飯也吃不下,還說活著沒什麼意思,回國後診斷為躁鬱症的鬱期發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才慢慢恢復。

此後數年,患者仍出現過躁期及鬱期的輕微症狀,但是因為對自己的病情有病識感,加上家人的照顧,都能提早發現症狀而控制住病情。現在他不但有自己的事業,閒暇之餘,也從事攝影、旅遊,充分享受人生。

所謂躁鬱症,指的並不是煩躁,而是狂躁發作。每個人都曾有過情緒上的波動,這和躁鬱症的情緒起伏並不相同。

躁鬱症不論是在情緒強度或是持續時間上,都比一般的情緒起伏極端許多。躁鬱症患者會交替出現兩極的情緒反應,一為狂躁,另一為憂鬱,因此又稱為雙極性疾患。當病患在狂躁期,會出現情緒亢奮、睡眠時間減少、健談多話、言談誇大、腦筋及想法轉得很快、易分心,有時候會出現瘋狂購物、濃妝豔抹、飆車等失控行為。當病患處於憂鬱期,會出現心情沮喪、提不起興趣、失眠、食慾減退、疲倦、罪惡感,甚至輕生的念頭。

躁鬱症的治療,在急性期以藥物治療為主。一般而言,病患對情緒穩定劑都有不錯的療效,有些激躁或有幻覺、妄想的病患,會合併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能使情緒迅速穩定下來。


io:

Re: 煩躁加憂鬱就是躁鬱症嗎?

發表於 : 2008-08-30 , 17:35
MissC
季節因素及選情緊繃 挑動躁鬱症病患情緒
中央社
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



距離總統大選投票日倒數三天,全台選情緊繃,波及病患情緒。醫師今天指出,春天本來就是躁鬱症的好發期,最近就有患者穿著一身綠衣在診間喊「凍蒜」,壁壘分明的藍營支持者則煩惱的睡不著;也有住院病患心繫選情,紛紛向醫院請假,生病也不忘投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宗憲表示,最近有位躁鬱症就醫的婦人,全身綠衣、塗上綠眼影,為支持的候選人拉票,在診間病患中特別顯眼;至於深藍選民,則是擔心馬英九的選情,煩惱到吃不好、睡不著。

劉宗憲說,在醫師聚會的場合,其他醫院科門診師也表示部分病患情緒快要失控,沿著走道向其他人拉票,診間高喊「凍蒜」口號,更不忘向醫師護士拉票,候診間的病患藍綠色彩鮮明,各居一方。

李宗憲說,有情緒障礙的民眾過度投入選舉,更容易出現焦躁不安等反應,許多醫院裡瀰漫著濃厚選舉味,醫護人員也小心翼翼注意精神科病患的反應互動,還特地將候診間的電視頻道轉台到旅遊節目,轉移患者的注意力。

台北馬偕醫院腫瘤科主任謝瑞坤則說,最近有多位住院的病患向醫院請假,表明即使身體不適,也堅持投票不缺席,有位癌症病患的家遠在屏東,跋山涉水抱病也要返鄉投票。

io:

Re: 煩躁加憂鬱就是躁鬱症嗎?

發表於 : 2008-08-30 , 17:37
MissC
躁鬱時…別改變原有節奏
聯合
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天氣起伏不定時,躁鬱症患者常處於瀕臨發病的緊張狀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臨床觀察發現,只要患者能維持既有的社會節奏,就能減輕壓力,降低發病頻率。

蔡尚穎解釋,社會節奏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指的是生活周遭各種活動的律動性,比如就寢及起床時間的控制、出門上班時程及路線的安排,以及工作的穩定性等。

在回診的諸多躁鬱症患者中,蔡尚穎發現換工作、出國、家人生病或死亡,甚至月經周期亂掉,都可能導致症狀加劇,最後不得不回醫院求診。他指出,上述這些原因全屬社會節奏的一部分,一旦節奏亂掉,身體就處於發炎狀態,進而誘發躁鬱症。

因此蔡尚穎提醒躁鬱症患者,除了平時應按時服用抗癲癇藥物或第二代抗精神藥物來控制病情外,也應盡可能維持原有的社會節奏,能不改變就不改變,如此才能遠離躁鬱風暴,安安穩穩過日子。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