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疾 謹"腎"好飲食
陳怡安(國泰醫院汐止分院腎臟內科醫師)
我們所攝取的飲食,是由蔬菜水果根莖類、醣類、蛋白質、脂肪所組成,其中,蛋、奶、肉、魚、豆類的食物,是食物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經由胃腸道的消化吸收之後,分解成為胺基酸,再由小單位的胺基酸去形成我們的器官組織、肌肉等。所以,蛋白質除了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一個重要的營養素,不但提供熱量也幫助生長,另外,也提供給身體組織細胞來建造修補。最後,經由新陳代謝作用,產生一些含氮廢物,如尿素、肌酸酐等,再經由體內器官如肝臟、腎臟作用排出體外。
★含氮廢物過多 會引發身體不適
當腎臟發生病變,無法發揮正常功能時,便會造成含氮廢物堆積過多,導致身體的不適,產生了一些尿毒的症狀,例如: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虛弱的情形。所以,當腎臟功能不好時,必須控制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一方面可以使含氮廢物的產生減低,但另一方面,也必須要足夠、且充分到可以維持體內基本需要量。
★腎絲球動脈壓高低 影響腎功能
腎臟本身充滿血管,可以說腎臟就是由血管所組成的球狀物,接受了25%的心輸出量,所以很多系統性的全身疾病,都會影響到腎臟,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不好等等。腎臟功能的惡化,除了和本身高血壓、糖尿病等原本潛在問題控制有關之外,腎絲球內的動脈高壓,已證實為一個重要的不良因素。
\n
在腎功能不佳的患者身上,因為自主調節系統的失衡,若再加上正常或高蛋白質的飲食,便會擴張入球小動脈,使得腎絲球內的動脈高壓上升,近一步惡化腎臟功能,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所以,必須限制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降低腎絲球內的動脈高壓。
★必須胺基酸越多就是好的蛋白質
蛋白質由胺基酸構成,胺基酸又分成必須及非必須胺基酸,人體不能合成、或含量不足而必須攝取自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稱為必須胺基酸,含越多必須胺基酸的蛋白質,也是越高品質的蛋白質。
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正常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攝取1.0﹣1.2公克的蛋白質,不過成長中的青少年、孕婦、或病人等則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低蛋白質的飲食配方,要求的是以每天每公斤體重0.6到0.8克,好比說60公斤體重的人,應該維持36到48克蛋白質的攝取,盡量是以高品質、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攝取為主要來源。
★少吃 會導致營養不良
很多人錯誤的觀念認為,限制低蛋白質的攝取就是應該少吃,進而使得每日所需的基本卡路里根本不夠。這或許是因為過分掛慮飲食,反而吃的不夠,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反而會發生營養不良的問題,而導致精神不佳、體力不支的現象。
每日所需的熱量攝取,一般建議為每公斤體重30﹣35大卡,但會依每個人的活動量不同而略有區別。低蛋白飲食的攝取,僅僅是限制蛋白質的份量,但是仍要提供足量的必須胺基酸,每日飲食應由其他類食物均衡攝取,才能得到最充足最完整的營養素,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