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文/許金川(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Q:我的岳父經檢查診斷有C型肝炎,肝指數維持在100多,已經有半年的時間了,醫師建議要做干擾素治療,但也表示,岳父這一型的C型肝炎較難斷根,有可能做完干擾素治療後,仍然無效,讓我們實在有點猶豫,是否該讓他接受治療?
因為聽說C肝治療是相當辛苦,如果最後真的治療失敗,是否會很容易轉變成肝硬化?又或者是肝癌呢?
A:目前C型肝炎患者的治療是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及口服抗病毒藥Ribavirin二者合併。醫界對於其治療的看法是,如果血中C肝病毒量高、肝指數半年內,有2次高於正常值2倍以上,或肝臟切片顯示,有纖維化或發炎的變化,就會考慮採取治療。
在治療前,須詳細評估身體狀況,包括:肝功能、血球計數包括血紅素、白血球、血小板等,及甲狀腺功能、血糖值、腎功能、精神狀況。
另外,還要評估C型肝炎病毒數及基因型,這與C型肝炎治療療效有較直接的影響。
現今可知的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有6種,還有許多亞型,治療成效以第二型較佳,約可達到7至8成,第一型效果約4至6成,而台灣大都以第一型較多。
您的岳父肝指數不正常已達半年,如果血中C肝病毒量高,臨床上,整體生理、心理的評估也沒問題,最好還是要接受干擾素治療,以免肝臟持續發炎,最後演變為纖維化或肝硬化。
至於醫師表示,較難處理,可能為第一型C肝病毒,建議的干擾素治療期間為一年。
此外,過去的研究也顯示,慢性C型肝炎的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會降低日後得到肝癌的機會,倘若真的治療無效,與日後可能發生的肝硬化或肝癌無關。
臨床上,干擾素治療時的副作用包含發燒、疲倦、白血球及血小板降低、輕微掉髮,精神上顯得比較焦慮、憂鬱、失眠等。
口服抗病毒藥物Ribavirin的主要副作用為貧血。治療過程中,醫師會依據抽血數據、病人的反應及身體可負荷程度來調整劑量。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及會刊,供民眾免費索閱。新出刊的44期會刊有「B型肝炎第一線治療用藥」、「寶貝肝臟—從完整肝臟檢查做起」、「火燒心—胃食道逆流要緊嗎?」等。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