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專家指出,二十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産的“聖經”,也是指導人們養生、保健的秘寶。這是因爲,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也必然與二十四節氣緊密相聯。一年四季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不一,也必定會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機能不斷地發生更替。因此,非常有必要依從二十四節氣的要求,進行養生與保健。
春光正好時
立春(2月4/5日):開始進入春天,萬物複蘇。
雨水(2月19/20日):這時春風遍吹,天氣漸暖,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
驚蟄(3月5/6日):天氣轉暖,春雷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多種冬眠動物蘇醒過來及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
春分(3月20/21日):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4月4/5日):天氣晴朗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人們在門口插上楊柳條,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掃墳墓。
穀雨(4月20/21日):天氣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因爲有雨水滋潤大地。

第1招 少發脾氣,多微笑
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 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
透過發泄和轉移,也可使怒氣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學研究顯示,主動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會增加腦內啡分泌,使身心愉悅。
第2招 享受清爽的綠色春蔬
春天肝氣旺盛,相對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飲食上仍以清淡為主。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譬如春天產的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候上升,溫補藥反而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選用蓮子、芡實、薏仁、花生、核桃、燕窩、豬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類成分的銀耳也有防發炎功效,亦可促進肝髒蛋白質合成。
此外,有過敏氣喘體質的人,在春天要特別注意體質的調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發過敏。
第3招 保暖工作不可少
盡管天氣回暖,保暖工作還是很重要。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此外,由於膝關節對冷較敏感,因此穿著裙裝時,記得加雙厚一點的褲襪保暖。
第4招 啟動身體的引擎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起早運動,舒筋活絡也是養護肝髒的方法之一。
試試看最簡單的呼吸調節法:靜靜坐下或站定,全神貫注在呼吸調節中,慢慢地,一點一點用鼻子吸氣、吐氣,並重複數次。簡單的深呼吸可以排除體內積熱,讓身體重新獲得能量。
第5招 用五官體驗新感受
春天,也適合打開人體的五官感受,體驗全新的世界。旅遊是一個方法,找三五好友郊遊踏青,讓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環境中重新複蘇。或者在書桌上佈置一個有春天感覺的小環境,可以在*東方的桌角,佈置一個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會有新的力量和創意。
在美國鄉村,習慣在春天採集新鮮的檸檬,泡成一大壺蜂蜜檸檬汁,做成淨化身體的飲品。檸檬中的類黃酮可以幫助身體減緩過敏反應,防止病毒入侵。具有理氣解鬱功效的玫瑰茶,可以緩解胃部不適症狀,且富含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及加速疾病痊癒。也可以買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風信子回家,將春天的資訊帶入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