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論斷生死一點也不玄
發表於 : 2010-01-18 , 11:04
把脈論斷生死一點也不玄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把脈論斷生死,在不少民眾看來似乎有點玄,但中醫確有相關記載。中華民國中醫肝病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昨日指出,傳統脈診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斷病情嚴重性,病人出現危急脈象時,在古代可能不易救治,性命危在旦夕,然而在現代可送至急診處理,第一時間進行合理治療。
黃碧松表示,在台灣醫療環境下,目前中醫較少觸及急診,一旦中醫師發現病人出現危急脈象,往往必須第一時間將病人轉診,才能減少日後可能的醫療糾紛。
古代醫書從脈論人生死,若未經解釋,部分內容看起來有些「聳動」。例如黃帝內經提到,「一息十至以上」,往往「微見九十日死」;中醫傳統脈診的工作之一是在醫師正常的一息(吸氣時一呼一吸)的時間內,算病人脈跳次數,「一息十至以上」是指醫師在呼、吸之間,感受了10次以上的跳動。
難道「一息十至以上」的人,必然「九十日死」?黃碧松指出,其實90日只是「概數」,不必拘泥數字,古人的用意只是提醒脈跳太快的人,往往生命有危險。
黃碧松解釋,有些病人脈跳太快時,醫師連測數、計算都有困難,此時心跳每分鐘多在160-200下左右,這類病人可能是心臟衰竭、腦缺血的現象,還是轉診為第一優先;民眾自己發現心跳異常快,也須立即急診。
黃碧松說,有些脈象儘管危急,但在現代未必是必死無疑的絕症,病患及早經過適當的診治,仍可能緩解或治癒。
麻雀啄食的模樣,也被古人用於形容重症脈象。黃碧松醫師指出,麻雀啄食的動作有時很快,連續幾下,但有時歇止,反反覆覆;若脈象出現此跳動現象,多半是心肺功能不好,嚴重者多為廣泛性的心肌損害。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是指脈連續快速搏動3次或5-6次以上,後出現歇止,反反覆覆,頻頻出現陣發性不規則脈象。他表示,心肌缺氧、器質性心臟病,低血鉀、中毒、焦慮、恐懼,廣泛性心肌損害等皆可能導致「雀啄脈」。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也屬於危急的脈象,這類病人往往也有心悸的感受,建議立即就醫,釐清病因。醫師說,較嚴重、緊急的器質性心臟病患可由西醫治療後,搭配中醫療法。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把脈論斷生死,在不少民眾看來似乎有點玄,但中醫確有相關記載。中華民國中醫肝病醫學會理事長黃碧松昨日指出,傳統脈診在一定程度上可判斷病情嚴重性,病人出現危急脈象時,在古代可能不易救治,性命危在旦夕,然而在現代可送至急診處理,第一時間進行合理治療。
黃碧松表示,在台灣醫療環境下,目前中醫較少觸及急診,一旦中醫師發現病人出現危急脈象,往往必須第一時間將病人轉診,才能減少日後可能的醫療糾紛。
古代醫書從脈論人生死,若未經解釋,部分內容看起來有些「聳動」。例如黃帝內經提到,「一息十至以上」,往往「微見九十日死」;中醫傳統脈診的工作之一是在醫師正常的一息(吸氣時一呼一吸)的時間內,算病人脈跳次數,「一息十至以上」是指醫師在呼、吸之間,感受了10次以上的跳動。
難道「一息十至以上」的人,必然「九十日死」?黃碧松指出,其實90日只是「概數」,不必拘泥數字,古人的用意只是提醒脈跳太快的人,往往生命有危險。
黃碧松解釋,有些病人脈跳太快時,醫師連測數、計算都有困難,此時心跳每分鐘多在160-200下左右,這類病人可能是心臟衰竭、腦缺血的現象,還是轉診為第一優先;民眾自己發現心跳異常快,也須立即急診。
黃碧松說,有些脈象儘管危急,但在現代未必是必死無疑的絕症,病患及早經過適當的診治,仍可能緩解或治癒。
麻雀啄食的模樣,也被古人用於形容重症脈象。黃碧松醫師指出,麻雀啄食的動作有時很快,連續幾下,但有時歇止,反反覆覆;若脈象出現此跳動現象,多半是心肺功能不好,嚴重者多為廣泛性的心肌損害。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是指脈連續快速搏動3次或5-6次以上,後出現歇止,反反覆覆,頻頻出現陣發性不規則脈象。他表示,心肌缺氧、器質性心臟病,低血鉀、中毒、焦慮、恐懼,廣泛性心肌損害等皆可能導致「雀啄脈」。
黃碧松指出,「雀啄脈」也屬於危急的脈象,這類病人往往也有心悸的感受,建議立即就醫,釐清病因。醫師說,較嚴重、緊急的器質性心臟病患可由西醫治療後,搭配中醫療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