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香附

發表於 : 2010-04-19 , 8:42
懸壺子
香附
性味:辛苦甘平。
功能:(1)性平氣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2)乃血中氣藥,通行十二經八脈
氣分,主一切氣。(3)利三焦,解六鬱,止諸痛。(4)能推陳致新,故諸書皆云益氣

主治:(1)治多怒多憂,痰飲痞滿,胸腫腹脹。(2)飲食積聚,霍亂吐瀉,腎氣腳氣,癰疽
瘍傷。(3)吐血便血,崩中帶下,月候不調,胎產百病。
性狀:炮製:(1)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醋浸炒,則消積聚,(且歛其散
)。(2)薑汁炒,則化痰飲,炒黑又能止血,忌鐵。
炮製:(1)去毛用,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旁徹腰膝。(2)童便浸炒,
則入血分而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而潤燥,(或蜜水炒)。
備註:(1)「主一切氣」:經曰:怒則氣上,恐則氣下,喜則氣緩,悲則氣消,驚則氣亂,思則氣
結,勞則氣耗,此七情之氣也,以香附為君,隨症而加升降消補之藥。
(2)「癰疽瘍傷」:血凝氣滯所致,香附一味丸服名獨勝丸,治癰疽由鬱怒得者。
(3)大凡瘡疽喜服香藥行氣通血,最忌臭穢不潔觸之,故古人治瘍多用五香連翹飲。
*(4)香附陰中快氣之藥,氣順則血和暢然,須輔以涼血補氣之藥,丹溪曰:能引血藥至
氣分而生血,此正陽長陰盛之義。
*(5)時珍曰:凡人病則氣滯而餒,香附為氣分君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
也。
(6)時珍曰: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得木香則散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
得沈香則升降諸氣,得芎藭蒼朮則總解諸鬱,得梔子黃連則清降火熱,得茯神則交濟
心腎,得茴香破故紙則引氣歸元,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白則發汗散邪,得
三稜莪朮則消積磨塊,得艾葉則治血氣暖子宮。
*(7)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仙藥也,大都婦人多鬱,氣行則鬱解,故服之尤效,非宜於
婦人不宜於男子也。
*(8)李士材曰:乃治標之劑,惟氣實血未大虛者宜之,不然恐損氣而燥血,愈致其疾矣
,世俗泥於女科仙藥之一語,惜未有發明乃此者。

1548

本草備要 清朝 汪昂 in>:

Re: 香附

發表於 : 2010-04-19 , 8:49
懸壺子
香附

【性味】氣味甘、微寒,無毒。
【功效】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鬚眉。(別錄)

神農本草經讀 --- 清 -- 陳修園 in>:

Re: 香附

發表於 : 2010-04-19 , 8:51
懸壺子
香附米〔芳草〕
{入肝開鬱散滯,治血通經}
香附米〔耑入肝膽,兼入肺〕辛苦香燥,據書備極贊賞,能入肝膽二經開鬱
〔鬱有痰鬱火鬱氣鬱血鬱濕鬱食鬱〕散滯,活血通經;兼行諸經氣分
〔張子和謂聖人嗇氣,如持至寶,庸人役物,反傷太和。又曰:氣本一也,
因有所觸而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九氣於焉而分;蓋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恐則氣下,
寒則氣收,熱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此九氣之至也;
須分虛實以治。〕,凡霍亂吐逆,泄瀉崩漏〔經候須詳病症用藥,如將行而痛者,
屬氣之滯屬實,行後而痛者,屬氣與血俱虛;痛而喜按者屬虛,痛而拒按者屬實;
痛而喜按血淡者屬虛,痛而拒按色紫者屬實;大抵崩漏多因氣虛血熱而成,
故須涼血補氣為要。〕,三焦不利等症〔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治皆有效。又云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膚;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
炒黑則止血分補虛,鹽水浸炒則入血分潤燥,青鹽炒則補腎氣,酒浸炒則行經絡,
醋浸炒則消積聚,薑汁炒則化痰飲。得參、朮則補氣,得歸、地則補血,
得木香則滯和中,得檀香則理氣醒脾,得沉香則升諸氣,得川芎、蒼朮則總解諸鬱,
得梔子、黃連則能降火熱,得茯苓則交濟心腎,得茴香、補骨脂則引氣歸元,得三棱、
莪朮則消磨積塊,得厚朴、半夏則決壅消脹,得紫蘇、白則解散邪氣,
得艾葉則煖子宮。乃氣病之總司,大抵婦人多鬱,氣行則鬱解,故服之尤效;
非云宜於婦人不宜於男子也。〔時珍曰:婦人以血用事,氣行則無疾;老人精枯血閉,
惟氣是資;小兒氣日充,則形乃固。大凡病則氣滯而餒,故香附於氣分為君,
舉世所罕知;臣以參、耆,佐以甘草,治虛怯甚速也。〕按此耑開鬱散氣,
與木香行氣貌同實異;木香氣味苦劣,故通氣甚捷;此則苦而不甚,故解鬱居多;
且性和於木香,故可加減出入以為行氣通劑,否則宜此而不宜彼耳。但氣多香燥,
陰虛氣薄禁用。或酒,或童便,或鹽水浸炒,各隨本方製用。忌鐵。



清‧黃宮繡纂‧‧本草求真 in>:

Re: 香附

發表於 : 2010-04-19 , 8:53
懸壺子
香附

【藥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根莖。
【性味與歸經】辛、微苦、甘,平。歸肝、三焦經。
【功效】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臨床應用】
1.用於肋疼痛,胸腹脹痛,乳房脹痛,疝氣腹痛等症香附辛散苦降,甘緩性平,長於疏肝理氣,並有止痛作用,對於肝氣鬱滯所引起的胸脅脹悶疼痛等症,常與柴胡、枳殼、陳皮、木香等同用;治疝氣腹痛,可與小茴香、烏藥同用;若乳房脹痛,可與柴胡、瓜蔞、青橘葉同用。
2.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香附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活血調經,故為婦科疾病常用藥品,適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以及經前乳房脹痛等症,可與柴胡、當歸、陳皮、青皮、白芍等同用。
【處方用名】製香附(用黃酒、醋等同蒸煮後用。疏肝止痛功效較佳)生香附(洗淨,曬乾,切碎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按語】香附辛苦甘平,入肝、三焦經。既能入氣分以疏肝理氣,為治痛、肝胃不和之要藥;復能入血分而活血調經,為治月經不調、經行腹痛之上品,故前人譽之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洵不誣也。
【方劑舉例】青囊丸(《韓氏醫通》):香附、烏藥治一切氣痛。
【文獻摘錄】《本草綱目》:「香附之氣平而不寒,香而能竄,期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本草經疏》:「治婦人崩漏;帶下、月經不調者,皆降氣、調氣、散結、理滯所致也,蓋血不自行,隨氣而行,氣逆而鬱,則血亦凝澀,氣順則血亦從之而和暢,此女人崩漏帶下,月事不調之病所以咸須之耳。」《本草正義》:「辛味甚烈,香氣頗濃,皆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雖含溫和流動作用,而物質既堅,則雖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異之性,故可頻用而無流弊。」


中草藥入門學 in>:

Re: 香附

發表於 : 2010-04-19 , 8:55
懸壺子
莎草香附子
釋名雀頭香、草附子、水香稜、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夫須、續根草、地毛。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症。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過去皮、煮、搗、曬、焙之後,研為細末,加煉蜜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噁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於氣,或起因於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於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於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於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薑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後,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業區末。以醋、糊調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乾研細,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下,服藥後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不調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後,取出香附子,洗淨,曬士,搗爛,微焙為末,加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沖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後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自然順產)。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後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鬱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後服地榆湯至盡。發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乾,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後,淋洗患處。
  20、氣鬱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蔔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薑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4、長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傷。嚼香附塗搽,立效。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