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證多因雜 須內外、上下、前後齊治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12/17 00:2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腎臟病證多因複雜,治療頗棘手。中醫師景萬春表示,慢性腎臟病是一個隱形殺手,患者往往合併有冠心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為沒有腎病人群的二十倍,所以每個人都要重視保護腎臟,若已有腎病者,腎病的病理分型多,治療難度大,宜內外同治,妥善地治療腎病。
景醫師指出,腎臟病主體疾病為腎炎,以前稱為「腎風」,其病因或與風邪熱毒、溫濁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脾虛不能升清,當腎虛後肺氣宣降失常,以致腎絡瘀阻、氣血失暢;或是因體質因素,肺腎功能比較弱,或是因感受風、寒、熱、濕濁等病邪誘發或加重病情。
景萬春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此可見,腎病雖然多屬於內傷病範疇,但是在治療中必須重視防治外感,注重祛風散邪,因此治療腎病必須治表,祛風散寒可用蘇葉、荊芥、桔梗、防風等;祛風濕除熱可用薄荷、桑葉、蟬蛻、牛蒡子等。
須祛風除濕者可以使用羌活、獨活、防風等藥材;若是必須利濕者,可使用薏苡仁、豬苓、茯苓、東前草等藥材;若是必須清熱解毒者,可使用銀花、連翹、蚤休、蒲公英、白花舌草、倒扣草等藥材。
景萬春醫師強調,當外邪已清則需治裡,可從扶正進行著手,宜根據人體臟腑虛實偏頗加以糾正,如果需要益氣健脾可以參苓白朮散加減;如果需要滋陰補腎可以二至丸加減,可加入川斷、桑寄生、牛膝等中藥材;如果需要氣陰雙補,可以清心蓮子飲加減。
必須注意的是,扶正的同時還需不忘驅邪,可適當配以清熱利濕降濁的中藥材,例如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防外邪干擾,陳皮、半夏等降濁。至於久病入絡,久病難以痊癒者則必須加入活血化瘀的藥物,譬如當歸、丹參、川芎、地龍、僵蠶等通絡藥,有助病情早日康復。
腎病有各種病證常導致腎臟疾病的病因呈多種多樣。中醫師景萬春表示,肺居上焦,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為水的上源,為「腎之母臟」;腎居下焦,為水臟,主氣化,有賴於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以及維護脾的正常轉輸功能,故當腎病發作時,惟有透過上下同治才能改善病症。
傳統中醫有三焦的說法,把人體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是指人體橫膈膜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食管等,主要功能為呼吸、血液循環等作用;中焦是指橫膈膜以下,肚臍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是指人的肚臍以下到盆腔部分的器官,包括肝、腎、小腸、大腸及膀胱等,功能為吸收和排瀉等。
景醫師指出,正如古籍《黃帝內經》所說:「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津四布,五經並行、揆度以為常也。」而咽喉為肺的門戶,腎的經絡通過咽喉。由此可見,腎病雖然是下焦的病變,卻與肺和咽喉有著密切關係。
傳統中醫認為,風寒、風熱、風濕、熱毒等外邪侵犯肺部時,咽喉也會被外邪侵襲,當邪毒留戀時就可以引起邪毒內陷於腎,進而引起腎臟病變。景萬春醫師指出,在治療腎臟病中,急性期常以散邪解毒為主,常使用牛蒡子、蘇葉、荊芥、薄荷、桔梗、獨活、銀花、連翹等來治上。
緩解期則須益腎,以二至丸加減方,或酌加冬蟲夏草等藥材,以扶正為主,若還要兼治外邪,則合以祛邪,可稍加袪風散邪的藥物,但在治療中,尤其是緩解期的時候,還可用健脾法治療。
腎臟病變與肺、脾、腎都有密切關係。中醫師景萬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腎開竅於二陰,後陰連大腸,前陰連膀胱,兩者皆是進入體內的廢物主要的排泄管道,腎臟病變通過前後同治調理二陰,往往可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這種治法不宜久用,否則可能傷正氣。
景醫師指出,人的肺與大腸相表裡,而腎與膀胱相表裡,脾胃也相為表裡,加上腎為胃之關,所以二陰的病變會影響到腎的正常功能,反之,腎肺脾的病變也會影響到二陰,導致二陰功能失調,進而出現病變,例如小便或多、或少、或沒有,大便或秘或溏等症狀。
腎臟病患常有水腫,這是因液體在人體的細胞組織中出現異常積聚的情形,景萬春指出,患者可用利濕藥物,透過通利小便而達到消腫目的,適用冬瓜皮、東前子、茯苓、豬苓等祛濕利尿;白朮、黃耆等中藥材有助益氣利水;桃仁、丹參、紅花等中藥材有助化瘀利水;枳殼、大腹皮、木香等中藥材有助行氣利水;肉桂、附子等有助溫腎利水。
腎病證多因雜 須內外、上下、前後齊治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前往
- 一、公開亭
- ↳ 1‧公告版
- ↳ 2‧自我介紹版
- ↳ 3‧論壇教學版(版上使用說明)
- ↳ 4‧建議區(問題反映)
- 二、岐黃懸壺居
- ↳ 1.針灸(穴道按摩)
- ↳ 2.藥物
- ↳ 中藥
- ↳ 青草藥
- ↳ 3.方劑
- ↳ 4.診斷、醫理、病理
- ↳ 5.內科
- ↳ 6.養生
- ↳ 8.婦兒科
- ↳ 西醫婦兒科
- ↳ 9.傷科、眼科、外科(按摩、刮痧)
- ↳ 傷科
- ↳ 外科、喉科
- ↳ 推拿、按摩、刮痧
- ↳ 中醫眼科
- ↳ 西醫眼科
- 三、醫學報導區(市面報章雜誌)
- ↳ 1.中醫報導
- ↳ 2.西醫報導
- ↳ 3.西醫病理、醫理
- ↳ 4.經驗分享區
- ↳ 5.健康操(健康功法)
- ↳ 6.美麗世界
- ↳ 7.綜合版
- 四、心築情巢
- ↳ 1.時光倒流
- ↳ 攝影、相機
- ↳ 湖光山色、唯美映簾版
- ↳ 個人秀版
- ↳ 珍藏版
- ↳ 2.哈拉區(我有話說說)
- ↳ 祝福(真情留言板)
- ↳ 真心話大考驗
- ↳ 世界(網路)趣聞、異聞
- ↳ 大家抱抱版(吐苦水)
- ↳ 3.星相命理
- ↳ 十二星座
- ↳ 命理、生肖、卜(卦)
- ↳ 相學
- ↳ 4.佳文共賞
- ↳ 5.生活分享DIY
- ↳ 6.音樂
- 五、琉璃仙境
- ↳ 1.木本植物區
- ↳ 2.草本植物區
- ↳ 3.水生植物區
- ↳ 4.球根區
- ↳ 5.多肉植物區
- ↳ 6.輕鬆話園藝
- 六、心靈饗宴
- ↳ 福智佛教團體|福智廣論
- ↳ 開示
- ↳ 福智僧團
- ↳ 福智訊息
- ↳ 經典、儀軌、咒
- ↳ 讚頌
- ↳ 作師所喜、正行供養
- ↳ 非官方討論
- ↳ 第17屆印度請法團視聽組
- ↳ 遠離那落迦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
- ↳ 南山律在家備覽
- ↳ 佛論
- ↳ 道論
- ↳ 儒論
- 七、參考區
- ↳ phpBB參考區
- ↳ phpBB3.3.x
- ↳ phpBB3.2.x
- ↳ phpBB3.0.x
- ↳ phpBB2
- ↳ 架站
- ↳ 竹貓星球
- ↳ phpBB 简体中文社区
- ↳ Joomla
- ↳ joomla英文官網討論區
- ↳ 電腦軟體相關
- ↳ 手機相關討論區
- ↳ 聊天室、測試版及資源回收筒
- ↳ 花坊論壇
- ↳ BNW時尚資訊網
- 友情連結網站
- ↳ 福智佛教團體網站連結
- ↳ 福智僧團全球資訊網
- ↳ 福智全球資訊網
- ↳ 福智佛教基金會
- ↳ 全球廣論 II
- ↳ 《菩提道次第廣論.四家合註》淺釋
- ↳ 澈見網路電視台
- ↳ 福智台北學苑
- ↳ 福智法人
- ↳ 福智之聲
- ↳ 福智文教基金會
- ↳ 福智讚頌
- ↳ 里仁為美(里仁商店)
- ↳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 ↳ 精采人生成長學坊
- ↳ 法龍寺
- ↳ 網站推薦
- ↳ 梅珍香
- ↳ 千手互助網
- ↳ 岐黃中醫論壇--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