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偶發瘤 及早切除為宜
楊緒棣(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外科部長)
【案例】27歲的小研因工作的關係,一人租屋獨居在外生活,由於飲食較不正常,常覺腹部悶痛。到醫院求診時,腹部超音波偶然發現腎臟長了個3.5公分的腫瘤,驚嚇之餘到泌尿科求診,經腹部電腦斷層掃瞄的結果證明確實是腎臟腫瘤,而且是惡性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醫師盡快地安排了腹部鏡全腎臟摘除,病理報告證實確為腎細胞癌。
像這樣在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時,偶然發現的腎臟腫瘤,有一個特別的名稱「偶發瘤」。由於是早期發現,通常腫瘤較小,局部擴散與遠處轉移的機會也比較低,因此外科手術切除是最好的作法。
切除多少才恰當?這是近年最重視的議題,多個大型且長期的研究指出,如果只切除腫瘤,而保留部分健康的腎臟,長期的存活率與癌症清除率和將整個腎臟切除的成績差不多,因此部分腎臟切除術已逐漸成為此類偶發瘤的推薦作法。
但要注意的是,手術的目的是根治癌症,其次才是保存腎臟,因此當偶發瘤很接近腎動脈時,勉強作部分腎切除術,並非明智之舉。
部分腎臟切除術傳統的作法,是要在腰部或腹部作15公分至20公分左右的傷口,才能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腎動脈與腎靜脈,此處若處理不好,可以在5分鐘內失血1500cc,輕忽不得。
拜現代科技之賜,腎血管的控制可以採用腹腔鏡及其相關設備來進行,因此傷口縮小很多。若是腎部分切除術,傷口約比腫瘤略大一些,以利腫瘤的取出;而全腎切除,傷口大約是8到10公分左右,正好是腎臟可以取出的大小。
腎部分切除術因為術中止血較困難,手術難度高,必需和醫師充分討論後才能進行。如前述,根治癌症是唯一目標,保留部分腎臟與傷口小而美,只是附帶追求的好處,切莫為了好看,反而沒把癌症治好,那就得不償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