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訓練 可改善痛經
劉吉豐(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副教授)
痛經是婦科疾病中最常遇見的問題。由於現行的藥物治療有相當的副作用,近幾年一些傳統替代療法如針灸、耳穴療法、瑜伽等等,由於能達到改善痛經的療效,同時又具有較少的副作用,因此已逐漸受到重視。
全世界超過75%的青春期少女有原發性痛經的困擾,其盛行率約為75%,而其中15%的病人情況較嚴重需要治療。痛經不僅是高中及大專女生最常見的問題,也是造成她們缺課和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在目前臨床上只能利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即非類固醇抗發炎藥;荷爾蒙療法,如:避孕藥、或子宮頸擴張劑等。國外的學者的研究指出,這些臨床痛經治療法有6﹣15%會引起合併症,且有1/3的醫療院所提出會造成有害的藥物反應。因此,許多年輕的女性寧願忍受疼痛而不願意接受任何藥物治療。
為了改善女性痛經問題,本校以台北市一所技術學院五專部一至四年級女生共60人,以非隨機分配方式分為實驗組30人及控制組30人,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組施予瑜伽訓練,由鄭鴻瑛老師指導,內容包括用瑜伽大拜式、蛇式、半橋式(初級輪式)、桌子式與合蹠式等五種動作,搭配丹田式呼吸法,每週二次,每次30分鐘,共8週16次。
這項研究以測定女學生血清中同半胱胺酸及一氧化氮濃度變化為客觀指標,配合「經期生理不適量表」主觀疼痛舒適感評分,來探討青少女原發性痛經與瑜伽、同半胱胺酸及一氧化氮的關聯性。研究結果顯示:1.有效運用瑜伽訓練可以降低原發性痛經患者體內同半胱胺酸濃度,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2.介入瑜伽措施後,實驗組的經期生理不適感在前、後測量上呈現明顯有下降差異且達到顯著的水準,顯然瑜伽訓練有改善痛經的功效。
這項結果,可提供青少女在遭遇痛經問題時,除了現有的常規處置外,可採用此種更經濟、安全的方法做為自我照顧,同時可預防因長期經痛對心血管所造成的損傷,達到健康促進的最終目標。
建議未來在學校課程的規劃上可加入瑜伽訓練或成立瑜伽社團,讓同學有機會學習,透過此傳統保健方式來改善痛經,並學會如何和「好朋友」好好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