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晴哲(高醫皮膚科講師)
蕁麻疹又稱為風疹,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而言超過六週以上反覆發作者定義為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最重要的是要找出過敏原並去除之,否則容易復發,甚而演變成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發生的原因太多,病患常無所適從,寫日記可提供長期為蕁麻疹所苦的病患參考。不用每天寫,而是只寫大發作那天的前24小時內的日記,巨細靡遺地記錄下整天的流水帳。重覆記錄三、四次後,再從中過濾出可能的嫌疑犯,才能進一步避免再度發病。
蕁麻疹的治療以口服或注射抗組織胺為主,外用擦洗劑可用來止癢,冷水沖澡及局部冷敷可減輕癢感,若症狀嚴重時則須短期併用類固醇等藥物。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急性蕁麻疹除了皮膚癢外還會引起深層的組織浮腫,可能會有嘴唇、眼皮腫大、關節、肚子脹痛、甚而出現咽喉水腫或氣喘(新聞、網站)的情況,嚴重時甚至需住院或急救,不可掉以輕心。
在慢性蕁麻疹中有一類的病患是屬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或物理因素所引起,這些病患可能因為太冷、太熱、情緒緊張、熬夜、壓力等因素而引發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病患若無法有效去除過敏原,就只能嘗試長期服用長效型抗組織胺(而不是類固醇)來控制病情,預防發作,服藥期可能長達數個月以上。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是以預防為主,一旦未能按時服用而發病,已發作的蕁麻疹無法靠這些藥立即抑制,反而又要從急性期的治療流程重來一次,因此慢性蕁麻疹的病患須與醫師密切配合,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有些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腫瘤、或慢性感染,也會引發蕁麻疹樣的皮疹。這些皮疹比一般的風疹塊更難控制,持續時間也較長,消褪後遺留的痕跡也較難消除。因此有經驗的醫師遇到非典型且不易控制的病患時,會建議做身體健康檢查及皮膚病理切片檢驗,以免延誤了真正潛伏在體內的疾病。
【中時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