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肚臍怎麼凸凸的? 寶寶臍疝氣怎麼辦?
憂心忡忡的媽媽來到診間,急忙抓著醫師問到:「我家寶寶1個月大時,肚臍凸凸的,醫師說是臍疝氣,過段時間就會好,但是寶寶現在已經2個月大了,肚臍凸出有半個乒乓球大,這樣真的沒有關係嗎?」
臍環未關閉造成臍疝氣
據統計,大約有15%的新生兒會出現肚臍凸出的現象,當推壓時,它會短暫地被推回肚子,而把手放開時,它又會再度凸出來,這種情形稱之為「臍疝氣」。在臍帶進入嬰兒腹壁的地方,周圍有一個臍環,正常的情形下,臍環在出生前就會關閉,而有些嬰兒的臍環,在出生後沒有完全關閉,於是形成了臍疝氣的情況。臍疝氣的上層是皮膚,下層是腹膜,大一點的臍疝氣甚至會有腸子進入,因此摸起來時,會覺得有空氣在裡面的感覺。
臍疝氣的3大特徵
1.【發生時期】常見於嬰兒時期,特別是在出生後1∼6個月大時。
2.【外觀】臍疝氣通常不會痛,但在嬰兒用力或哭的時候,往往會變得更大,也更為明顯。
3.【大小】其直徑大小可以在1公分以內,也可能大到4、5公分左右。
臍疝氣需治療切勿用硬幣遮蓋
大部分的臍疝氣,在嬰兒3∼4歲前都會自行關閉,如果沒有關閉的話,則可能需要藉由手術加以治療。大多數有臍疝氣的寶寶,並不會合併有其他的疾病,只有很少數的嬰兒可能會合併有唐氏症、甲狀腺低下症等。少數情形下,嬰兒會因臍疝氣出現哭鬧不安的情況,如果臍疝氣部位出現觸痛、腫脹和顏色異常之徵兆,則可能是腸子發生絞結的情形,此時必須緊急開刀才行。
有些父母認為用硬幣將臍疝氣部位壓住,再用布條綑綁,可以讓疝氣小一點,但這個方法對臍疝氣的癒合並沒有任何幫助,而且還有導致下層組織發生感染和壞死的可能性。
Q&A:
1.寶寶發生臍疝氣需要動手術切除嗎?
大部分的臍疝氣在寶寶3∼4歲前都會自行關閉,若大於4∼5歲還未癒合,才需要考慮用手術縫合。另外,假如嬰兒出現哭鬧不休、無法安撫,也要考慮臍疝氣?塞的可能,此時臍疝氣部位會出現觸痛、腫脹和顏色異常等症狀,可能已造成腸子絞結及缺血的情形,必須緊急開刀處理才行。
2.臍疝氣和一般疝氣有何不同?
一般疝氣指的是鼠蹊部的疝氣,主要是指鼠蹊部溝管附近某處的肌肉較為虛弱,使得附近的小腸受到腹腔壓力的影響,被擠入鼠蹊管內。若發生在男寶寶身上,甚至會跑到陰囊內,使得患側鼠蹊部和陰囊在外觀上顯得特別腫大。
【相異處】發生部位不同外,鼠蹊部疝氣比臍疝氣更常見到有腹痛、嘔吐等腸胃阻塞的現象。
【相同處】需要緊急手術的時機,都是當小腸發生絞結或?塞的時候,此時常有局部觸痛、腫脹和顏色異常的情形發生。
3.每個寶寶都會發生臍疝氣嗎?
並不是每個出生的寶寶都會發生臍疝氣的現象,只有大約15%的新生兒會發生,其中早產兒會比足月兒更容易產生臍疝氣的情形。
簡文彥 醫師
現任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暨小兒心臟科醫師
經歷萬芳醫院小兒科醫師、台北榮總小兒心臟科臨床研究員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士
(媽媽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