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信任感,來自大腦習慣

發表於 : 2013-11-02 , 8:15
懸壺子
信任感,來自大腦習慣
張老師月刊作者: 文字=連芯 攝影=李昌元 | 張老師月刊 – 2013年11月1日 下午1:01

「信任」是人與人建立長期關係的基石,但人與人互動中,有時會出現欺騙行為,影響了關係,就此斷絕往來,或是因此對另一方懷疑不斷,也可能好似什麼都沒發生一般,繼續和對方緊密互動。同樣經歷欺騙,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的反應?
一項來自美國加州社會學家的研究,發現欺騙發生的「時機」大大影響信任感。
研究者透過線上實驗,讓受試者與另一個夥伴配對,每參加一個主題實驗就可以獲得八美元獎金,但若受試者選擇將金額交給另一位夥伴,獎金就可以增加三倍,兩人之後再平分獎金。不過,所謂的「另一位夥伴」其實是電腦程式,程式設定要在不同的時機背叛受試者,將獎金據為己有,藉以觀察受試者是否有不同的反應,並以功能性核磁共振來觀測受試者的腦部運動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一開始就遭夥伴欺騙的受試者,大腦中的前扣帶皮質(主掌學習、計劃、解決問題)和外側前額葉皮質(與不確定的感覺相關)會變得活躍,接下來做決定時也需要較長的時間。相對地,在實驗後期才被夥伴欺騙的受試者,大腦外側顳葉皮質(主司習慣性的決策)較為活躍,不需花很長時間做出決定。研究者表示,這部分的腦功能與寬恕有關。
這雖然只是實驗室裡的研究,但研究學者有信心能幫助瞭解真實世界裡的現象,如職場、友誼、親密關係等,尤其對跨組織的合作來說,信任與信任修復相形重要,更具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