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患者近3成吸菸 棄喘難
發表於 : 2014-04-26 , 19:18
氣喘患者近3成吸菸 棄喘難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4月26日 下午12:41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6日電)氣喘要棄喘,台灣氣喘學會表示,找出過敏原、改善環境、透過衛教能有效降低發生率,此外,氣喘患者中有28.2%吸菸。
台灣氣喘學會今天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氣喘世界日「成功棄喘、永保安康」病友會衛教活動,5月6日是氣喘世界日,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表示,台灣氣喘盛行率,國小學童是20%、全國是10%。
江啟輝表示,氣喘是因遺傳基因引起,再經後天環境因素誘發,因接觸誘發因子讓病情加重,誘發因子可分過敏原與非過敏原。
比較分析「1997-2001年579名」及「2001-2014年的1101名」2組年份的台北市氣喘患者,江啟輝針對常見過敏原如塵(蹣)、貓毛、狗毛、德國蟑螂、青黴菌、豬草進行比較顯示,透過衛教及環境改善,氣喘程度也會改善。
他舉例說,1997-2001年台北市氣喘患者過敏原中59.8%是塵(蹣),不過2001-2014年調查顯示已經改善到49.2%;對貓毛過敏則由10%改善到7.7%、狗毛由26.3%改善到15%、德國蟑螂由38.3%改善到19.6%。
不過,值得重視的是,氣喘患者中仍有28.2%吸菸。至於合併其他過敏性疾病中,76.8%患有過敏病史,其中66.5%有過敏性鼻炎、36%皮膚過敏、35.7%結膜炎。
江啟輝表示,請患者運用氣喘日誌紀錄找出非過敏的誘發因子,透過長期衛教如何避免接觸誘發因子。研究發現,在衛教後,患者知道如何遠離誘發因子,減少氣喘發作。
氣喘患如何棄喘,江啟輝提到,若患者長期吸入低劑量類固醇並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便能棄喘,不過氣喘控制並不全仰賴醫師,而是病人要先認識過敏原、遠離誘發因子,定期記錄氣喘日及監測。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4月26日 下午12:41
(中央社記者龍珮寧台北26日電)氣喘要棄喘,台灣氣喘學會表示,找出過敏原、改善環境、透過衛教能有效降低發生率,此外,氣喘患者中有28.2%吸菸。
台灣氣喘學會今天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舉辦氣喘世界日「成功棄喘、永保安康」病友會衛教活動,5月6日是氣喘世界日,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江啟輝表示,台灣氣喘盛行率,國小學童是20%、全國是10%。
江啟輝表示,氣喘是因遺傳基因引起,再經後天環境因素誘發,因接觸誘發因子讓病情加重,誘發因子可分過敏原與非過敏原。
比較分析「1997-2001年579名」及「2001-2014年的1101名」2組年份的台北市氣喘患者,江啟輝針對常見過敏原如塵(蹣)、貓毛、狗毛、德國蟑螂、青黴菌、豬草進行比較顯示,透過衛教及環境改善,氣喘程度也會改善。
他舉例說,1997-2001年台北市氣喘患者過敏原中59.8%是塵(蹣),不過2001-2014年調查顯示已經改善到49.2%;對貓毛過敏則由10%改善到7.7%、狗毛由26.3%改善到15%、德國蟑螂由38.3%改善到19.6%。
不過,值得重視的是,氣喘患者中仍有28.2%吸菸。至於合併其他過敏性疾病中,76.8%患有過敏病史,其中66.5%有過敏性鼻炎、36%皮膚過敏、35.7%結膜炎。
江啟輝表示,請患者運用氣喘日誌紀錄找出非過敏的誘發因子,透過長期衛教如何避免接觸誘發因子。研究發現,在衛教後,患者知道如何遠離誘發因子,減少氣喘發作。
氣喘患如何棄喘,江啟輝提到,若患者長期吸入低劑量類固醇並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便能棄喘,不過氣喘控制並不全仰賴醫師,而是病人要先認識過敏原、遠離誘發因子,定期記錄氣喘日及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