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乳癌骨轉移 雙磷酸鹽有療效
張金堅(台大外科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乳癌的骨轉移約有85%的病人為蝕骨性,80%的第四期乳癌病人存有蝕骨性轉移,在有轉移病灶的病人中,26﹣50%是以骨頭為第一發生轉移的部位,由此可見骨骼轉移在乳癌病人中,仍是一個重大而且極需解決的問題。
骨骼轉移會造成高血鈣、骨頭疼痛等,嚴重的造成病態性骨折,造成行動受損,甚至造成脊髓壓迫、下半身癱瘓。對於骨骼轉移傳統上有放射線照射、手術切除固定及化學治療等。隨著對於腫瘤生物學的了解,雙磷酸鹽類在骨轉移治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雙磷酸鹽類與骨骼的氫氧磷酸鈣結晶有很強的結合能力,特別是在骨骼代謝速率高的部位(例如癌症的骨骼轉移處),在骨內十分穩定、作用持久,一旦被蝕骨細胞吸收後,藉由干擾蝕骨細胞的活性而抑制骨骼破壞。此類藥物在蝕骨細胞中,可以干擾其能量代謝及細胞中重要訊號傳遞蛋白的烯化作用。這會造成蝕骨細胞的功能降低,無法被腫瘤細胞所招引,使附著在骨骼上的能力降低及發生細胞凋亡。在體外實驗中,也發現對於腫瘤細胞有抑制生長、降低侵襲性及增加細胞凋亡的現象。
總體而言,雙磷酸鹽會集中在新礦化的骨骼及蝕骨細胞中,在骨吸收作用時釋放出,抑制蝕骨細胞的生成、移動、吸著於骨骼表面、蝕骨細胞活性及促進細胞凋亡。此外,也會影響腫瘤細胞及成骨母細胞抑制釋放活化蝕骨細胞的激素,而達成抑制乳癌骨轉移的效果。
而此類藥物臨床上發現,在有骨轉移的乳癌病人中,可以顯著降低骨骼併發症的發生,包括脊椎骨折、脊椎變形及高血鈣的發生率。同時也能夠延遲骨轉移進展的時間,減少疼痛以及降低止痛劑的使用量。在乳癌的輔助性治療中,許多大規模的研究,初期的結果顯示有減少骨骼轉移的機率,甚至有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雖然在乳癌的治療中,骨骼轉移是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也是不希望發生的結果,但是一旦發生了,仍有許多有效的冶療模式。保持樂觀正向的態度,積極配合冶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能征服這個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