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蕁麻疹大發作!規律用藥可緩解
發表於 : 2014-05-27 , 9:37
梅雨蕁麻疹大發作!規律用藥可緩解
華人健康網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5月26日 下午4:26
近來適逢梅雨季節,蕁麻疹求診患者大幅增加3成!台灣每5人就有1人為蕁麻疹患者,尤其最近天氣轉熱,蕁麻疹更易發作,近1個月來因罹患蕁麻疹就醫患者已增3成。醫師指出,這種皮膚病是需要長時間吃藥,來改變過敏體質,才有辦法緩解;通常發病時間越久,吃藥的時間就越長,但如果能與醫師配合,有耐心的持續吃藥並規則遞減藥量,通常在幾個月內,即可緩解症狀,但仍有再度復發的可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一般來說,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蕁麻疹反覆發生,至少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其中慢性蕁麻疹又以女性居多。
慢性囉嗦病 越抓越癢難入眠
基本上,季節交替是慢性蕁麻疹好發期,由於蕁麻疹是一種反覆發作又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1次不等,如果沒有好好控制,惡化發作會相當快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中,有位45歲王小姐,2年來深受慢性蕁麻疹所苦,甚至有幾次在公共場合,因為實在是太癢了,顧不得身在有攝影機的超級市場或是捷運列車上,就開始抓起皮膚來了,甚至有時候因為半夜蕁麻疹發作,甚至還會被癢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抗組織胺副作用少 用藥首選
朱家瑜醫師強調,目前皮膚科醫師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第1線用藥是「抗組織胺」,其安全性相當高,不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影響肝、腎功能;只有一些患者,在服藥初期會出現 「嗜睡、口乾舌燥」等副作用,但多在3至7天即能適應,可以安心使用。要注意的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千萬別迷信偏方,或是未經醫囑用類固醇塗抹患部,造成病灶惡化。
話雖如此,臨床上的確有極少數的病患在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之後,還是治療效果不佳的案例,這時則可以考慮,長期以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以最新的研究顯示,生物製劑也可以有效控制慢性蕁麻疹,最快預計明年將在台灣上市。
致病因子 多與自體免疫有關
目前國外研究已證實,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多和慢性蕁麻疹有關,特別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或是慢性感染如中耳炎、牙周病等引發的慢性蕁麻疹;近年來,國際間也很關注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因子之一。
研究發現,在台灣,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失眠的比例也非常高,當然這些情形也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造成的後果,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其實往往是互為因果、彼此惡化。
新方向 制訂蕁麻疹治療共識
為協助慢性蕁麻疹病患正確就診,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年也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蕁麻疹的診斷及治療,共同制訂「蕁麻疹治療共識」和蕁麻疹衛教手冊,以期有效減輕病患的困擾,讓每一位蕁麻疹病患都能夠更無憂無慮、自在地享受生活。
華人健康網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5月26日 下午4:26
近來適逢梅雨季節,蕁麻疹求診患者大幅增加3成!台灣每5人就有1人為蕁麻疹患者,尤其最近天氣轉熱,蕁麻疹更易發作,近1個月來因罹患蕁麻疹就醫患者已增3成。醫師指出,這種皮膚病是需要長時間吃藥,來改變過敏體質,才有辦法緩解;通常發病時間越久,吃藥的時間就越長,但如果能與醫師配合,有耐心的持續吃藥並規則遞減藥量,通常在幾個月內,即可緩解症狀,但仍有再度復發的可能。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大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一般來說,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如果蕁麻疹反覆發生,至少超過6週以上,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其中慢性蕁麻疹又以女性居多。
慢性囉嗦病 越抓越癢難入眠
基本上,季節交替是慢性蕁麻疹好發期,由於蕁麻疹是一種反覆發作又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1次不等,如果沒有好好控制,惡化發作會相當快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門診中,有位45歲王小姐,2年來深受慢性蕁麻疹所苦,甚至有幾次在公共場合,因為實在是太癢了,顧不得身在有攝影機的超級市場或是捷運列車上,就開始抓起皮膚來了,甚至有時候因為半夜蕁麻疹發作,甚至還會被癢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
抗組織胺副作用少 用藥首選
朱家瑜醫師強調,目前皮膚科醫師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第1線用藥是「抗組織胺」,其安全性相當高,不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影響肝、腎功能;只有一些患者,在服藥初期會出現 「嗜睡、口乾舌燥」等副作用,但多在3至7天即能適應,可以安心使用。要注意的是,慢性蕁麻疹患者千萬別迷信偏方,或是未經醫囑用類固醇塗抹患部,造成病灶惡化。
話雖如此,臨床上的確有極少數的病患在長期服用抗組織胺之後,還是治療效果不佳的案例,這時則可以考慮,長期以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以最新的研究顯示,生物製劑也可以有效控制慢性蕁麻疹,最快預計明年將在台灣上市。
致病因子 多與自體免疫有關
目前國外研究已證實,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多和慢性蕁麻疹有關,特別是自體免疫甲狀腺炎,或是慢性感染如中耳炎、牙周病等引發的慢性蕁麻疹;近年來,國際間也很關注慢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的致病因子之一。
研究發現,在台灣,有高達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患者長期處在心理壓力大的生活情況下,失眠的比例也非常高,當然這些情形也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造成的後果,但是經年累月下來其實往往是互為因果、彼此惡化。
新方向 制訂蕁麻疹治療共識
為協助慢性蕁麻疹病患正確就診,台灣皮膚科醫學會,今年也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針對蕁麻疹的診斷及治療,共同制訂「蕁麻疹治療共識」和蕁麻疹衛教手冊,以期有效減輕病患的困擾,讓每一位蕁麻疹病患都能夠更無憂無慮、自在地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