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脈象之堂(一)
發表於 : 2016-01-07 , 22:21
即使是開業多年的中醫師,在「望、聞、問、切」四診中,也不得不承認唯有脈象最難學會,也最不容易傳承,因為老師只能口頭傳授一些秘訣與方法,其他的都靠學生自己去摸索,加上現代中醫的養成都在學校,即使有實習時間也很短,經驗傳承部分遠不及古代師徒制,更別提自古以來脈象各有派別不同的論述,難以定調,所以每位中醫師內心都存有這樣一句話:「心中了了,指下難明。」
我們的病理班有個群組「開通脈象巔峰之堂同學會」,大家會在那裏討論病理或提問,有時老師會解答,有時同學會互相分享心得,我期勉同學本著教學相長的胸懷,摒棄中醫自古以來的藏私心態,讓這個園地能遍地開花,弘揚開通堂醫術。
(案例分享省略)
我趁機教育所有學員:以針灸貼補洩較不具傷害性,用針洩氣則需要慎行,須隨時把脈,注意氣的變化,平則起針,不可過度。
對於李金祥分享的這個案例,我則註解說:表裡的運用也是調氣的主要方法之一,病理要能視患者不同的狀況去活用,方能成為上醫。
我們的病理班有個群組「開通脈象巔峰之堂同學會」,大家會在那裏討論病理或提問,有時老師會解答,有時同學會互相分享心得,我期勉同學本著教學相長的胸懷,摒棄中醫自古以來的藏私心態,讓這個園地能遍地開花,弘揚開通堂醫術。
(案例分享省略)
我趁機教育所有學員:以針灸貼補洩較不具傷害性,用針洩氣則需要慎行,須隨時把脈,注意氣的變化,平則起針,不可過度。
對於李金祥分享的這個案例,我則註解說:表裡的運用也是調氣的主要方法之一,病理要能視患者不同的狀況去活用,方能成為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