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生產時常見的胎兒異常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7種生產時常見的胎兒異常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媽咪寶貝雜誌 2006 / 06 / 04
7種生產時常見的胎兒異常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葉紹錡



從知道懷孕開始,媽媽們心裡開始忐忑不安,好不容易熬過十月懷胎到要生產,還是有許多的擔憂煩不完。到底我會不會順利生產?寶寶還會不會遇到其他的問題?又會是什麼樣的問題?

以下提供準媽媽幾種常見但無需太過擔心的狀況,供您參考:

1、臍帶繞頸︰

通常發生在臍帶過長的寶寶身上,而臍帶繞頸一圈發生機率約20~34%,臍帶繞頸兩圈的機率約2.5~5%,幸運的是,臍帶繞頸很少會造成胎死腹中或是胎兒神經損害。但是這樣的狀況的確會在臨床上造成困擾,因為在生產時,子宮收縮及胎兒下降過程中,臍帶有繞頸的胎兒會在胎心音的偵測器上出現異常,媽媽們倒是不必太過於擔心,醫師會在必要的時機做出下一步建議。

2、胎位不正︰

只要胎頭不是正對子宮頸開口,就是所謂的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斜位等。以台灣現今進步的社會,每個媽媽應該都有接受產前檢查,所以很少有媽媽要到生產當下才知道自己寶寶胎位不正,即使是如此,或是在胎位本來是正的後來又轉位的狀況下,大多會在待產時就會被發現,屆時會再安排剖腹生產。

3、胎頭姿勢不良︰

在胎位是正的狀況下,通常胎兒的後囟門為先露部位是最好的狀態,且為最常順產的姿勢,若是以臉、前囟門或額頭為先露部位,即稱為姿勢不良,產程通常會發生所謂的遲滯,需要剖腹生產。

4、胎兒窘迫︰

指胎兒發生缺氧的狀況。在生產時,媽媽肚子上會綁上胎心音的偵測器,以記錄胎兒心跳速率。一旦胎兒心跳過快、過慢或過怪(胎兒的心跳變異性不好),均要小心有潛在的胎兒窘迫問題。通常醫護人員會請媽媽左側臥,給予大量點滴注射及氧氣來加以改善。如果這些方法沒效,胎兒心跳仍舊異常,最後就會建議剖腹生產。

5、胎便:

有12~22%的胎兒在生產過程中就會解胎便,但是大約只有1/1000的寶寶因為胎便而死亡。若是在生產時發現寶寶已解胎便,只要胎兒的心跳速率依舊正常,則持續觀察就好。產科醫師會在寶寶出生後,會積極地將胎便從寶寶的口中清除;接下來接手的兒科醫師及護理人員,也會繼續將剩餘胎便從寶寶口中抽出,必要時還使用抽吸管,插入寶寶氣管中,盡量地抽出已吸入肺中的胎便。重點在於,胎便有無被胎兒吸入肺部,吸入胎便有可能發生在胎兒出生前或出生時,我們無法預防產前的吸入,只能在寶寶出生後,交由兒科醫師處理;而生產時的吸入,大部份可被產科及兒科醫師處理掉。

6、胎頭腫塊︰

指胎兒頭皮於分娩時,因受狹小產道的壓迫而產生水腫,在胎兒頭皮上形成一突起的腫塊,而在頭皮腫處也許會有些瘀傷,頭部或多或少會變形。但胎兒不需要任何治療,便能自動痊愈,回復正常的形狀。

7、鎖骨骨折︰

在正常的生產中,鎖骨骨折是最無法預測或預防的併發症,且十分常見。平均每1百位新生兒,即會有1~2個有鎖骨骨折,且大部份並未被察覺。在生產時,胎兒鎖骨的前方是媽媽的恥骨聯合,在分娩肩膀時,胎兒鎖骨會頂到恥骨聯合而造成骨折。通常鎖骨骨折大多在嬰兒出生2、3天後,甚至數周大才被發現。一般預後相當良好,很少會有後遺症。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西醫婦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