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女性「亂」源 月「經」異常

發表於 : 2006-06-16 , 12:42
MissC
2006.06.16  中國時報
女性「亂」源 月「經」異常
◎整理/許寶仁




每個月的「好朋友」來訪,常常讓不少女性「痛」不欲生,經痛、月經失調、內膜異位…這些常見的婦科毛病,使不少婦女朋友飽受折磨。面對這些疼痛不適,有人靠服藥止痛,有人靠打針緩解,其實,透過中西醫的治療調養,可以幫妳解決惱人的疼痛問題。

由中國時報醫藥保健版主辦、德國先靈藥廠協辦的「中西名醫開講」講座,第三場主題是「女人放輕鬆─月經失調、內膜異位、肌瘤的中西醫調理」,由國內婦科醫學權威台灣婦產科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鄭丞傑醫師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任程惠政醫師,分別從西醫和中醫的領域,教導女性朋友如何調理身心,克服月經失調、內膜異位、肌瘤等困擾,為女性朋友提供解決「亂經」問題的方法。


總結 症狀控制≠病灶治療

「好朋友」從初經到停經,陪伴女性平均達35年,40歲以後月經漸少是正常生理現象,只要順其自然即可,即使到了更年期自然停經,也不必要靠藥物或其他方法延續月經,但在月經正常到訪的階段,女性朋友應該關心自己的「好朋友」,留意經血的週期、量、味道和色澤是否正常,以及經期或行經前後的生理症狀,除了攸關生兒育女的天職,更關係到女性本身的健康。

月經異常的情形,除了帶給婦女朋友生活上的不便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造成生理上病痛和造成不孕的問題,中醫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經痛,及子宮肌瘤所導致的經血過多等問題,都能得到不錯的症狀治療。

但除了控制臨床症狀外,更重要的針對病灶的處理,除了定期追蹤外,症狀嚴重者仍須以藥物或手術治療,切不可諱疾忌醫,或全然寄望於中醫藥達到百分之百的控制。


\r
io:

Re: 女性「亂」源 月「經」異常

發表於 : 2006-06-16 , 12:43
MissC
2006.06.16  中國時報
痛經 經血過多 中醫藥成效佳
◎程惠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任)




月經是否正常,一般可從月經周期、月經的排出量及月經的顏色、形態、氣味以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症狀這幾個方面來衡量。

月經週期一般為28﹣30天(19﹣45天仍可接受),提前或延後7天仍屬正常範圍,行經期為2﹣7天。不過,40歲以後因卵巢功能走下坡,會有月經量減少、月經提前等情形,一般屬於正常。


★四物湯調經 不能一方到底

談到月經異常,在中醫藥部分,很多人會聯想到四物湯。的確,四物湯是女性調經常用方劑,由當歸、芍藥、地黃、川芎四味藥組成,功能補血活血,是理血調經的基本方,凡屬於血虛、血瘀引起的(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使用此方加減治療。

但要注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不是所有的婦科問題都完全適合用四物湯成方,例如當歸性味辛溫,在補血時可以重用,如果大便稀或腹瀉時,要適當減少當歸用量;芍藥性味酸寒,腹痛脈遲陰寒較盛的婦女芍藥也應少用或不用,防止加重腹痛。


★內膜異位、肌瘤 屬血瘀症

另外,子宮內膜異位和子宮肌瘤常是造成女性月經異常的問題,因此有不少人渴望中醫藥能提供妥適的解決方法;依中醫的理論,子宮內膜異位症屬血瘀症,因此治療上以活血化瘀為原則。

不過,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臨床上痛經的程度可獲得改善,但子宮內膜異位症病理上的嚴重程度與臨床症狀不成等比關係,因此即使臨床症狀獲得改善,仍應定期接受西醫的檢查。

子宮肌瘤在中醫婦科學則屬於「癥瘕」的範疇。癥瘕的形成,不僅是局部氣血阻滯、壅塞的結果,與臟腑經絡的功能失調有關,加上先天稟賦不足或長期以來抑鬱,或脾胃功能不佳,或氣血虛弱等,日積月累導致子宮血瘀氣滯而成肌瘤。

一般而言,辨證準確時中藥能取得一定的療效,子宮肌瘤多能得到控制或漸漸縮小,不過也有使用中藥治療效果不理想者,因此治療當中每三個月至半年仍應接受超音波檢查。


★貧血 痛經 也是治療重點

在肌瘤不是很大的時候,以中醫治療是否可以不用開刀?一般來說,子宮肌瘤小於3公分者症狀多半較不嚴重,治療上輕鬆得多,中醫藥治療的效果也比較明顯。但判斷子宮肌瘤治療的成功與否,或判斷是否需要開刀治療,肌瘤的大小並非唯一的考量因素,其他如經血過多所導致的嚴重貧血或痛經的問題,也往往是治療的重點。

其實,中醫對於子宮肌瘤所引起經血過多的控制有其一定的療效,能加速改善貧血虛弱的體質。此外,對子宮肌瘤所引起的痛經,特別是血塊過多所引起的痛經,中醫藥的治療常能得到滿意的療效。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不會完全把焦點集中在肌瘤的大小,臨床症狀的改善也是重點之一,但肌瘤的大小與臨床症狀往往並無等比的關係,因此症狀改善後仍應定期的追蹤肌瘤的大小,如肌瘤長大過快出現壓迫症狀者,經血過多或痛經無法用藥物控制者,都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io:

Re: 女性「亂」源 月「經」異常

發表於 : 2006-06-16 , 12:44
MissC
2006.06.16  中國時報
月經日記 記錄女性健康
◎鄭丞傑(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台灣婦產科身心醫學會理事長)




月經週期一般約 28 天,但因人而異,如果是週期小於21天、大於38天,或月經量過多、經期過長等,即為月經異常,也就是俗稱的「亂經」。

月經天數 2﹣7 天都算正常,月經量多少要跟自己過去狀況比較。初經少女往往會有生理性亂經的情形,多屬正常;而更年期女性也會有「好朋友」不按約定到訪的情形,補充女性荷爾蒙可能會使月經持續,但長期使用可能有致癌的危險,並不建議。


★機能不良性出血 避孕藥可調經

一般成年女性如果量多且貧血,又沒有子宮肌瘤、瘜肉等器質性毛病,通常是「子宮機能不良性出血」,可以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止血,用口服避孕藥調經,如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時,可用新型的「子宮內投藥系統(蜜蕊娜)」,緩慢釋放微量黃體素,抑制內膜細胞增生,使內膜不易增厚。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肌腺瘤也是導致月經異常的常見原因。子宮內膜異位好發於育齡婦女,25至45歲女性最常見,常見症狀如經痛、經期腹瀉、性交疼痛、經期頭痛、下背痛等,女性不孕症中約1/3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的藥物包括黃體素、避孕藥、療得高、黛美痊、性腺激素釋放素協同劑、黃體素避孕器等。


★肌腺瘤、肌瘤 使經血量過多

子宮肌腺瘤則是子宮內膜組織異常侵入子宮肌肉層,致子宮肥厚,常造成嚴重經痛、性交痛、經血量增加,甚至貧血、不孕。臨床上以止痛藥治療經痛,如黃體素或療得高效果不好時,也可改用黃體素避孕器,局部作用且全身性副作用少。

子宮肌瘤過大也會造成經血量過多的問題。子宮肌瘤是婦科最常見的腫瘤,估計30歲以上的婦女至少20%、40歲以上40%有子宮肌瘤,所幸大部分的肌瘤不大而且沒有症狀,僅需定期追蹤即可;如出血嚴重,甚至貧血,或因壓迫膀胱而頻尿、肌瘤快速成長等,要留意有0.3%左右的機率惡化成子宮肌瘤癌,開刀摘除為宜。


★對西藥反應不佳 不妨試試中醫

站在婦產科醫師的立場,沒有長腫瘤或病變的月經異常,除了荷爾蒙、避孕藥,倒是不妨可試試中醫療法;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藥物,多半有些副作用,常常讓女性朋友卻步,經過醫師仔細評估之後,有少部分患者是可嘗試用中藥治療。

至於子宮肌瘤,一般建議大於5公分以手術切除為宜,吃中藥的效果可能很有限;如果是體積小、症狀不明顯的肌瘤,並不需要採取積極的處理方式,吃中藥的效果和必要性則更低了。

女性朋友如果長期「亂經」或停經一年後又發現陰道出血,務必要注意且就醫。有人幾個月才來一次月經,要特別小心一、二十年後容易產生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現在醫療精進,很多類似的疾病都得以早期發現、診斷、治療,女性朋友最好能做「月經日記」,紀錄月經期每天的流量、顏色、血塊及週期中相關的身體狀況,對自我保健十分有益。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