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腫,除了是腎臟出問題外,心衰竭也會造成下肢水腫,衛生署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內科主任林明仁表示,這類病例常在心臟科門診看到。下肢水腫就是積水,臨床可見下肢鼓脹或發亮,手指用力久按小腿或腳踝時,尤其是骨前皮薄處,會有久久不消的凹陷。
大部分患者或家屬對於這種凹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腎臟有問題了。事實上,除了腎臟病、心臟病外,肝硬化、原發性水腫等也會造成下肢浮腫,其特徵是水腫對稱發生在兩側下肢。其他還單側水腫,或僅在臉部、頸部、上肢的水腫。
林明仁說,心臟病引起的水腫常合併心悸、胸悶、無力、端坐呼吸、陣發性夜喘,運動呼吸困難或失能等症狀,代表心臟功能已有相當程度受損及衰竭。而會造成心衰竭,除高血壓外,心臟瓣膜功能異常、原發性心肌病變、心肌梗塞及先天性心臟病等,都會影響心臟功能,使心臟的幫浦作用變差。
像一名60多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多年,平時菸不離手,喪偶後抽得更凶。子女曾多次勸他戒菸,也帶他治療高血壓,但醫師開的藥他愛吃不吃的。在一次感冒後,患者開始覺得爬山很吃力易喘,並出現喘加劇,已無法爬山,且兩腳及小腿都腫起來。林明仁表示,檢查發現患者血壓高達186112 ,兩側肺有基底囉音,兩腳有壓陷性水腫,胸部X光有肺積水,抽血檢驗已有腎功能異常現象。
不少病患會擔心西藥吃多了傷腎,患者會自行停藥,林明仁指為是多慮。他說,西藥造成腎臟功能異常,多是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而這名患者腎功能異常的元凶則是他本身的高血壓。長期未治療的高血壓,除了會影響腎功能導致須長期洗腎外,還可能影響心臟、腦神經、眼睛和四肢血管。
林明仁指出,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除須長期藥物治療外,生活習慣也須有所調整:不要吃太多、太甜或太油,以免影響體重及血脂;不要吃得太鹹,以免影響血壓或引起水腫;可以喝小量的酒,但切忌抽菸;適度運動可轉換心情、改善身體循環,對心臟功能有益。
(聯合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