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 體貼心
發表於 : 2006-09-05 , 11:21
培養孩子 體貼心
孩子會知道不能將玩具店裡或鄰居家的玩具帶回家,是因為從小的教導。
孩子在吃過點心或用餐後,懂得收拾杯盤餐具,也是因為從小的教導。
如果孩子未接受教導,將如動物般,憑著自己的慾望為所欲為,只會不斷為他人帶來困擾。
更遑論去體貼關懷別人了。
唯有做好自己份內之事,才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當份內的事情做好之後,才能更一進步關心別人的事。
但是,也沒有必要將教養看得太嚴重,想要一次做好所有的事。瑣碎的事情逐一糾正,最後只會讓親子雙方都筋疲力盡。只要掌握重要的方向,就可以了。
孩子的教養有三件最重要的事。
這是五十多年前,由教育學家森信三氏提出之後,有心的教師們將之傳承下來的基本教養。
一、早上起,必須向父母親問安道早。
二、父母親叫喚時,一定要確實回應「是」、「好」。
三、進門脫鞋後,務必要將鞋擺放整齊,離開座位時一定要將椅子靠攏。
如果能確實做到這三項,就能夠成為一個坦誠可靠的孩子。並且,對於周遭的人們,也不忘付予關懷體貼。
謹守這三項基本教養,不斷練習。不需急躁求多,也不要強迫順從。
最重要的是,堅持這三項基本原則,反覆教導,直到成為孩子自然而然的習慣為止。
<家長手冊>
打招呼 拉近彼此距離
要求「快打招呼!」不論在家裡或學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會聽到這樣的要求。
藉著打招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相互傳達敬意。這也是一份體貼的心懷。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路上與人擦身而過,卻因忙碌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匆匆離去。
不能好好向人打招呼或忘了打招呼,大多是心已疲憊得不知如何向人問好。對這樣的人們,更需要主動向他們問候招呼。
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讓對方的心情頓時開朗。
一句問候,就可以讓人重拾開朗、舒暢的心情,真是令人喜悅。因此,問候也是體貼他人的一種表現。
但是,並不是每天對孩子耳提面命:「要向人打招呼」,孩子就能夠培養打招的習慣。
經常責備孩子:「哎呀!你怎麼連打招呼都不會啊!」是不會達到你所期待的效果。孩子應該已經聽膩了父母在旁不斷提醒:「要向人打招呼」。在他的腦中,也了解應該要向人打招呼。
即使如此,如果孩子仍然沒有辦法,做不到,最好可以改變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邊的大人先開始打招呼。
面帶微笑地對他說:「早啊!」如此每天不斷持續著。真心誠意,對著孩子說聲:「早啊!」孩子會因此豁然開朗,心裡非常舒暢。而且,總有一天也一定可以自然地回應別人的問候。
孩子會知道不能將玩具店裡或鄰居家的玩具帶回家,是因為從小的教導。
孩子在吃過點心或用餐後,懂得收拾杯盤餐具,也是因為從小的教導。
如果孩子未接受教導,將如動物般,憑著自己的慾望為所欲為,只會不斷為他人帶來困擾。
更遑論去體貼關懷別人了。
唯有做好自己份內之事,才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當份內的事情做好之後,才能更一進步關心別人的事。
但是,也沒有必要將教養看得太嚴重,想要一次做好所有的事。瑣碎的事情逐一糾正,最後只會讓親子雙方都筋疲力盡。只要掌握重要的方向,就可以了。
孩子的教養有三件最重要的事。
這是五十多年前,由教育學家森信三氏提出之後,有心的教師們將之傳承下來的基本教養。
一、早上起,必須向父母親問安道早。
二、父母親叫喚時,一定要確實回應「是」、「好」。
三、進門脫鞋後,務必要將鞋擺放整齊,離開座位時一定要將椅子靠攏。
如果能確實做到這三項,就能夠成為一個坦誠可靠的孩子。並且,對於周遭的人們,也不忘付予關懷體貼。
謹守這三項基本教養,不斷練習。不需急躁求多,也不要強迫順從。
最重要的是,堅持這三項基本原則,反覆教導,直到成為孩子自然而然的習慣為止。
<家長手冊>
打招呼 拉近彼此距離
要求「快打招呼!」不論在家裡或學校,在任何一個角落,都會聽到這樣的要求。
藉著打招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相互傳達敬意。這也是一份體貼的心懷。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路上與人擦身而過,卻因忙碌連個招呼都不打,就匆匆離去。
不能好好向人打招呼或忘了打招呼,大多是心已疲憊得不知如何向人問好。對這樣的人們,更需要主動向他們問候招呼。
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就能夠讓對方的心情頓時開朗。
一句問候,就可以讓人重拾開朗、舒暢的心情,真是令人喜悅。因此,問候也是體貼他人的一種表現。
但是,並不是每天對孩子耳提面命:「要向人打招呼」,孩子就能夠培養打招的習慣。
經常責備孩子:「哎呀!你怎麼連打招呼都不會啊!」是不會達到你所期待的效果。孩子應該已經聽膩了父母在旁不斷提醒:「要向人打招呼」。在他的腦中,也了解應該要向人打招呼。
即使如此,如果孩子仍然沒有辦法,做不到,最好可以改變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邊的大人先開始打招呼。
面帶微笑地對他說:「早啊!」如此每天不斷持續著。真心誠意,對著孩子說聲:「早啊!」孩子會因此豁然開朗,心裡非常舒暢。而且,總有一天也一定可以自然地回應別人的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