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中藥特別煎煮
胡輝 來源:大眾衛生報
先煎的藥物
礦物類、貝殼類、甲殼類、骨類藥物的質地堅硬,這些藥物的有效成分在短時間內很難煎煮出來,因此要單獨先進行煎煮,即為先煎。例如礦物類藥物石膏、赭石、赤石脂、紫、白石英、青礞石、自然銅、海浮石、磁石、滑石和龍齒、龍骨等;貝殼類藥物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瓦楞子等;
甲殼類藥物龜板、鱉甲、穿山甲等;骨類藥物虎骨和豹骨等。這些藥物必須事先搗碎,加水單獨煎煮0.5─1小時後,再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另外,還有一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如川烏、附子、草烏、雪上一枝蒿、落地金錢和商陸等,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煎煮可以降低這些藥物的毒性作用,使其應用更為安全。
後下的藥物
對于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藥物,通常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鐘時加入,習慣稱為後下。後下的藥物有薄荷、荊芥、藿香、蘇葉、沉香、降香、玫瑰花、細辛、砂仁、豆蔻、杏仁等。這類藥物多含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通常為揮發油),如果長時間煎煮,這些揮發性的有效成分就會隨著水蒸氣蒸發,從而使原有藥物的療效減弱甚至喪失。
包煎的藥物
n由于一些種子類藥物十分細小,煎煮後又不易過濾,特別是有的藥物含有粘液質,遇水可變粘,加熱時容易糊鍋,例如車前子、葶藶子和菟絲子等。將這類藥物包起來再煎煮,就可以防止上述情況發生。另有一些藥物呈粉狀,煎煮時也可使藥物變粘,容易產生沉澱,不用包煎的方法,則病人難于服用,例如松花粉、海金沙、滑石粉和灶心土等。還有的藥物長有許多絨毛,例如旋複花等,如不進行包煎,則煎煮後不易完全過濾除去絨毛,服用時會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
蒸兌的藥物
膠質類藥物以及飴糖類藥物在煎煮時容易與別的藥物粘結成團塊,影響整個藥物煎煮效果,不利于藥物有效成分作用的發揮,例如阿膠、明黃膠和飴糖等藥物。所以,這類藥物單獨放入器皿中,加入少量的水,上籠屜蒸化後,再兌入已煎好的藥液中服用。
衝服的藥物
由于一些藥物較為貴重而且用量又小,如果與其它藥物一同煎煮,這些較為貴重藥物的藥汁就會被別的藥物吸收,從而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要將這些較為貴重而且用量又小的藥物事先研成細粉,用煎好的藥液或者以水直接衝服即可,如牛黃、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蟲夏草和三七粉等。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如貝母粉,雖然不是貴重藥,但研成細粉衝服,比加入其它藥物一同煎煮效果要好些。
特殊中藥特別煎煮
煎煮中藥的學問
煎煮中藥的學問
煎藥方法恰當與否,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煎煮中藥方法很重要。先用冷水浸泡使藥物變軟,細胞壁膨脹,藥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滲透到水分中。然後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
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根、種子、果實為主的藥物可浸泡30分鐘至60分鐘,即外感祛邪藥物浸泡時間宜短,而內傷滋補藥浸泡時間宜長。
煎藥也須講究水量,加水過多則藥汁濃度過低、藥液太多,影響療效;加水過少,不僅藥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還容易煎焦。一般中藥煎煮用水量以浸過藥物3至4釐米為宜。但還要視藥量大小、藥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藥時間的長短來適當增減。
煎煮中藥必須正確掌握好火候。前人將火候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要根據藥物的不同性質與治療需要,採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緩煎兩種方法。一般來說,治療傷風感昌的解表藥以及清熱藥、芳香藥,因煎煮時間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補藥,因煎煮時間長,宜用文火緩煎。武火使水份蒸發快,並且又易使藥汁外溢,故目前往往採用先武後文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後改用文火緩煎。
煎藥時間應根據疾病的情況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可分三種煎藥時間:
1、輕辛發散藥:此類藥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其性輕揚發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故煎藥時間要短,因此煎煮時間頭煎從沸後再煎10分鐘左右,二煮沸後5分鐘左右。
2、滋補調理藥:此類藥物大多為調補人體氣血陰陽滋補藥,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故煎藥的時間最長,頭煎從沸後再煮30分鐘甚至60分鐘,二煎沸後20至30分鐘。
3、一般藥物:頭煎從沸後再煎15至20分鐘,二煎沸後10至15分鐘。濾取藥汁要趁藥液未冷時過濾最佳,用兩層乾淨的紗布蒙在碗上,再進行濾藥可保證藥液清澄。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煎藥方法恰當與否,對療效有一定的影響,所以煎煮中藥方法很重要。先用冷水浸泡使藥物變軟,細胞壁膨脹,藥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滲透到水分中。然後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
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可浸泡20分鐘左右;以根、種子、果實為主的藥物可浸泡30分鐘至60分鐘,即外感祛邪藥物浸泡時間宜短,而內傷滋補藥浸泡時間宜長。
煎藥也須講究水量,加水過多則藥汁濃度過低、藥液太多,影響療效;加水過少,不僅藥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還容易煎焦。一般中藥煎煮用水量以浸過藥物3至4釐米為宜。但還要視藥量大小、藥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藥時間的長短來適當增減。
煎煮中藥必須正確掌握好火候。前人將火候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要根據藥物的不同性質與治療需要,採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緩煎兩種方法。一般來說,治療傷風感昌的解表藥以及清熱藥、芳香藥,因煎煮時間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補藥,因煎煮時間長,宜用文火緩煎。武火使水份蒸發快,並且又易使藥汁外溢,故目前往往採用先武後文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後改用文火緩煎。
煎藥時間應根據疾病的情況和藥物的性質來定,可分三種煎藥時間:
1、輕辛發散藥:此類藥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藥,多系花、葉、全草等,其性輕揚發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故煎藥時間要短,因此煎煮時間頭煎從沸後再煎10分鐘左右,二煮沸後5分鐘左右。
2、滋補調理藥:此類藥物大多為調補人體氣血陰陽滋補藥,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故煎藥的時間最長,頭煎從沸後再煮30分鐘甚至60分鐘,二煎沸後20至30分鐘。
3、一般藥物:頭煎從沸後再煎15至20分鐘,二煎沸後10至15分鐘。濾取藥汁要趁藥液未冷時過濾最佳,用兩層乾淨的紗布蒙在碗上,再進行濾藥可保證藥液清澄。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有你在,真的很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