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脈學心悟》--印東傑
發表於 : 2007-05-07 , 9:28
講《脈學心悟》--印東傑
整理吾師李士懋先生講課記錄,不一定全面,為宏揚中醫葯文化,讓世界各地的人都來瞭解中醫,使我們的國粹(中醫葯)為人類造福。由于時間關係,也未得到前輩們的校對,望指正。
我學中醫體會,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生活用品都是借的,當時有四個老師(後來名醫集集)骨科劉壽山先生,另一個是剃光頭的,陳勝武先生講《傷寒論》,脈能定性……脈來了,我現在立立在目;《內經》劉勝秋講,壓力非常大。前20年用舌診,8年兒科(在大慶)好多病人治不好,常常發懵,後來對切脈重視,調到河北教學在理論上提高了,有病人……向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白點了,幾次想寫,幾次又放下了,潛心脈學三十餘載,斗膽談談我們自己的看法。
上 篇
一、脈診的意義
四診:望、聞、聽、切
我把它提到第一位,脈診,在疾病的診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若用數位來估量,大約可佔50%-90%。
1·關于疾病性質的判斷,主要依據脈診來判斷。
如《金匱》肺痿篇,“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廱”。《金匱》瘧篇“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就一般規律而言,驗證脈實,證虛脈虛,熱則脈數,寒則脈遲。
2·關于病位的判斷,也主要依據脈象,並結合經絡臟腑的症狀來判斷——脈尺浮,此為相火旺、淫於膀胱經、沿經於灼而後頭痛,改用知柏地黃丸而愈。
3·關于疾病輕重程度。
沒有量化,用文學表達;
客觀標準問題:嘔吐、吐食、吐膽汁、吐……
量是什麼?指導下藥用脈?老按病人脈……其實我心中也糊塗;摸石頭過河,很多病不可定期。
二、用於判斷疾病的轉歸及預後
如外感(的動態)病中,開始因感覺寒邪、寒邪蘊久化熱,熱邪可又可傷陰化燥。由寒到熱,到燥的改變;脈緊為寒;待寒邪化熱,脈轉浮洪數;待傷陰化燥,脈又轉細數。
《傷寒論》第4條:“脈靜者為不傳,脈數急者為欲傳也。”標誌病位將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病熱加重。又如溫病熱入營分,熱邪內陷營陰,脈沉細數急。
三、脈象變化的靈敏性
《金匱》虛勞篇:“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
脈也有滯後現象,如《金匱》嘔吐篇:“下利三部脈皆平(均),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金匱》痰飲篇:“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但腎炎病人,尿蛋白未除。
二、脈的從舍(中醫傳統中有)
舍脈從證、舍證從脈;陽證見陰脈、陰證見陽脈;表證證見裏脈、裏證見表脈;寒證見熱脈、熱證見寒脈;虛證見實脈、實證見虛脈。
我認為舍誰也不對。陰極似陰也。陽熱亢極,反見沉遲澀,小、細等陰脈。如陰寒內盛,格陽於外,脈反見浮大洪數之陽脈,此正敘述陰盛之極也。
溫痛初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憤鬱、氣機不暢、氣血不能外達以鼓盪血脈,反見沉數之裏脈,恰恰反映了溫病的本質是鬱熱。
脈法大實長而博指,反是虛證。
無和緩胃氣絕(脾主四方)
“如停食、氣滯、經脈不行;或塞閉氣塞,脈伏不見,惟據證以為治。”脈斷然無假,根本不存在什麼舍證從脈,舍脈從證的問題。
三、脈診綱要。 孔子: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沉取有力為實,無力虛證,人以沉為本、沉為根,張仲景“千病萬病,不外虛實,治病之法無逾攻補”,“千藥萬藥不外攻與補”。脈來有力為陽,無力為陰。
先講,第十個問題,脈象要素分解:
脈象:是由脈位(浮(三類氣血在外春、夏、陽氣升發)中沉;單位面積的壓強)、脈體、脈力、脈率、脈律、脈幅、脈形七個基本要素所組成。
浮中沉 浮
一類:邪風惟蕩、實症
二類:虛症、正氣不足、陽氣浮越
脈沉了,陽氣脈沉為石(蛋)
沉
一可氣血虛衰(虛極陰陽格居)無力彭蕩而脈沉
一可因氣血為邪所縛,不能暢達鼓盪而脈沉
脈體 :脈體有長短、闊窄之分
脈長而闊者,健壯之人,氣血旺盛。
可因邪氣鼓盪氣血,使氣血激揚,搏擊於脈乃闊而長。
脈力:當以沉候為準
沉而無力,陽氣、陰血虛衰也,無力鼓擊於脈,致脈按之無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擾氣血不寧,搏擊血脈而脈力強,若亢極不柔者,乃胃氣敗也。
脈率:越數越虛
脈律:脈不正邪氣阻,有力的,一有阻滯脈便結代
氣血不足,無力相繼,沉而無力,老了!
脈幅
脈形:正常和緩,時令不同,春弦夏勾秋毛冬石(蛋),弦緊,虛實皆可弦緊。
無非是氣血為脈理之源,虛實為診脈之大(綱)
第四、脈診的原理—從陰陽始—氣血是開啟脈學迷宮的鑰匙,陰脈陽脈—明理,氣為陽、血為陰
一、氣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氣盛:氣有餘,則鼓盪血脈之力亢盛,氣血必動數而外湧,氣血外湧(氣有餘為生火)則脈見浮、洪、實、大、長、緩縱而大等象。氣血動數,則脈見數、疾、躁、促等象。
2·氣鬱:氣為邪阻,氣機不暢;陰邪、陽邪、氣機鬱滯,則氣不能暢達以鼓盪血脈,脈見沉、伏、牢、澀、遲、細、短、結乃至厥。
3·氣虛:氣虛無力鼓盪血脈(虛極—浮躍)則出現脈來無力的緩、遲、微、弱、濡、代、小、短、澀等脈象。氣虛不能固於其位,氣虛、浮、濡……革芤則虛以自救,奮力鼓搏,脈可數,然按之無力。愈虛愈數,愈數愈虛。
二、血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血盛:血為邪迫,則奔湧激盪,血流薄疾,則脈滑數、疾、促等象。血流奔湧於外,則見脈浮、洪、實、長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氣滯、血行淤泣,脈道不得,則見沉、伏、牢、澀、細、小、短、促、結。
3·血虛:血虛不能充盈血脈,則脈細、小、濡、短、澀、血行不繼,則脈歇止而見促、結、代等象,血虛不能內守,氣失依戀而外越,則脈見浮、虛、微、芤、革、散、動等。血虛經脈失濡養,則脈拘急而弦。
五、脈的動態變化
整體觀、衡動觀
洪大——壯火耗——轉陰脈細欲絕。
六、臟腑分佈
左心肝腎 右肺脾命
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
七、脈症關係
症——疾病的個別的表面現象,以脈定證不可。一個脈可以有多種病。按圖索驥,無異盲人瞎馬。
八、脈象的刪繁就簡
我就分虛、實。
九、脈診中的注意事項
激素對脈有什麼影響?
寧神於指端,掌上高骨定三關。
整理吾師李士懋先生講課記錄,不一定全面,為宏揚中醫葯文化,讓世界各地的人都來瞭解中醫,使我們的國粹(中醫葯)為人類造福。由于時間關係,也未得到前輩們的校對,望指正。
我學中醫體會,當時的生活條件很差,生活用品都是借的,當時有四個老師(後來名醫集集)骨科劉壽山先生,另一個是剃光頭的,陳勝武先生講《傷寒論》,脈能定性……脈來了,我現在立立在目;《內經》劉勝秋講,壓力非常大。前20年用舌診,8年兒科(在大慶)好多病人治不好,常常發懵,後來對切脈重視,調到河北教學在理論上提高了,有病人……向柳暗花明又一村,明白點了,幾次想寫,幾次又放下了,潛心脈學三十餘載,斗膽談談我們自己的看法。
上 篇
一、脈診的意義
四診:望、聞、聽、切
我把它提到第一位,脈診,在疾病的診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若用數位來估量,大約可佔50%-90%。
1·關于疾病性質的判斷,主要依據脈診來判斷。
如《金匱》肺痿篇,“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廱”。《金匱》瘧篇“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就一般規律而言,驗證脈實,證虛脈虛,熱則脈數,寒則脈遲。
2·關于病位的判斷,也主要依據脈象,並結合經絡臟腑的症狀來判斷——脈尺浮,此為相火旺、淫於膀胱經、沿經於灼而後頭痛,改用知柏地黃丸而愈。
3·關于疾病輕重程度。
沒有量化,用文學表達;
客觀標準問題:嘔吐、吐食、吐膽汁、吐……
量是什麼?指導下藥用脈?老按病人脈……其實我心中也糊塗;摸石頭過河,很多病不可定期。
二、用於判斷疾病的轉歸及預後
如外感(的動態)病中,開始因感覺寒邪、寒邪蘊久化熱,熱邪可又可傷陰化燥。由寒到熱,到燥的改變;脈緊為寒;待寒邪化熱,脈轉浮洪數;待傷陰化燥,脈又轉細數。
《傷寒論》第4條:“脈靜者為不傳,脈數急者為欲傳也。”標誌病位將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病熱加重。又如溫病熱入營分,熱邪內陷營陰,脈沉細數急。
三、脈象變化的靈敏性
《金匱》虛勞篇:“夫男子平人,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
脈也有滯後現象,如《金匱》嘔吐篇:“下利三部脈皆平(均),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金匱》痰飲篇:“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但腎炎病人,尿蛋白未除。
二、脈的從舍(中醫傳統中有)
舍脈從證、舍證從脈;陽證見陰脈、陰證見陽脈;表證證見裏脈、裏證見表脈;寒證見熱脈、熱證見寒脈;虛證見實脈、實證見虛脈。
我認為舍誰也不對。陰極似陰也。陽熱亢極,反見沉遲澀,小、細等陰脈。如陰寒內盛,格陽於外,脈反見浮大洪數之陽脈,此正敘述陰盛之極也。
溫痛初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憤鬱、氣機不暢、氣血不能外達以鼓盪血脈,反見沉數之裏脈,恰恰反映了溫病的本質是鬱熱。
脈法大實長而博指,反是虛證。
無和緩胃氣絕(脾主四方)
“如停食、氣滯、經脈不行;或塞閉氣塞,脈伏不見,惟據證以為治。”脈斷然無假,根本不存在什麼舍證從脈,舍脈從證的問題。
三、脈診綱要。 孔子: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沉取有力為實,無力虛證,人以沉為本、沉為根,張仲景“千病萬病,不外虛實,治病之法無逾攻補”,“千藥萬藥不外攻與補”。脈來有力為陽,無力為陰。
先講,第十個問題,脈象要素分解:
脈象:是由脈位(浮(三類氣血在外春、夏、陽氣升發)中沉;單位面積的壓強)、脈體、脈力、脈率、脈律、脈幅、脈形七個基本要素所組成。
浮中沉 浮
一類:邪風惟蕩、實症
二類:虛症、正氣不足、陽氣浮越
脈沉了,陽氣脈沉為石(蛋)
沉
一可氣血虛衰(虛極陰陽格居)無力彭蕩而脈沉
一可因氣血為邪所縛,不能暢達鼓盪而脈沉
脈體 :脈體有長短、闊窄之分
脈長而闊者,健壯之人,氣血旺盛。
可因邪氣鼓盪氣血,使氣血激揚,搏擊於脈乃闊而長。
脈力:當以沉候為準
沉而無力,陽氣、陰血虛衰也,無力鼓擊於脈,致脈按之無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擾氣血不寧,搏擊血脈而脈力強,若亢極不柔者,乃胃氣敗也。
脈率:越數越虛
脈律:脈不正邪氣阻,有力的,一有阻滯脈便結代
氣血不足,無力相繼,沉而無力,老了!
脈幅
脈形:正常和緩,時令不同,春弦夏勾秋毛冬石(蛋),弦緊,虛實皆可弦緊。
無非是氣血為脈理之源,虛實為診脈之大(綱)
第四、脈診的原理—從陰陽始—氣血是開啟脈學迷宮的鑰匙,陰脈陽脈—明理,氣為陽、血為陰
一、氣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氣盛:氣有餘,則鼓盪血脈之力亢盛,氣血必動數而外湧,氣血外湧(氣有餘為生火)則脈見浮、洪、實、大、長、緩縱而大等象。氣血動數,則脈見數、疾、躁、促等象。
2·氣鬱:氣為邪阻,氣機不暢;陰邪、陽邪、氣機鬱滯,則氣不能暢達以鼓盪血脈,脈見沉、伏、牢、澀、遲、細、短、結乃至厥。
3·氣虛:氣虛無力鼓盪血脈(虛極—浮躍)則出現脈來無力的緩、遲、微、弱、濡、代、小、短、澀等脈象。氣虛不能固於其位,氣虛、浮、濡……革芤則虛以自救,奮力鼓搏,脈可數,然按之無力。愈虛愈數,愈數愈虛。
二、血的變化對脈象的影響。
1·血盛:血為邪迫,則奔湧激盪,血流薄疾,則脈滑數、疾、促等象。血流奔湧於外,則見脈浮、洪、實、長等象。
2·血瘀:由于邪阻、氣滯、血行淤泣,脈道不得,則見沉、伏、牢、澀、細、小、短、促、結。
3·血虛:血虛不能充盈血脈,則脈細、小、濡、短、澀、血行不繼,則脈歇止而見促、結、代等象,血虛不能內守,氣失依戀而外越,則脈見浮、虛、微、芤、革、散、動等。血虛經脈失濡養,則脈拘急而弦。
五、脈的動態變化
整體觀、衡動觀
洪大——壯火耗——轉陰脈細欲絕。
六、臟腑分佈
左心肝腎 右肺脾命
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
七、脈症關係
症——疾病的個別的表面現象,以脈定證不可。一個脈可以有多種病。按圖索驥,無異盲人瞎馬。
八、脈象的刪繁就簡
我就分虛、實。
九、脈診中的注意事項
激素對脈有什麼影響?
寧神於指端,掌上高骨定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