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代謝症候群

發表於 : 2008-04-06 , 19:59
MissC
代謝症候群
作者﹕王元甫 醫師



【大紀元4月4日訊】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這個醫學名詞比較抽象,如果僅從字義上,一般讀者很難窺其全貌,只知道可能與新陳代謝有關,這也是這個名詞的缺點。其實它還有更多的稱法,如Reaven syndrome、syndrome X、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 dysmetabolic syndrome X、dysmetabolic syndrome等,真是讓人看了眼花撩亂。如果提到「三高症候群」、「啤酒肚」、「水桶腰」就比較容易瞭解,但是又不能畫上等號。

「代謝症候群」的出現至今才20年,1988年由美國史丹佛大學Gerald Reaven教授所提出,最先的名稱是 Syndrome X。Reaven教授經過20年的研究,發現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與一群症候的組合(中心型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統稱為 Syndrome X)有密切的關係,而產生Syndrome X的共同機轉則是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在此之前,醫學研究早已指出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家族史、抽菸等),而Reaven教授主要的貢獻是明確將胰島素抗性當作核心的致病機轉,使危險因子之間形成完整的病理連繫。
定義與診斷

針對代謝症候群,許多醫學會依據不同的觀點提出不同的的定義方法,但主要的內涵則相類似,比較著明的定義方法有三種:(1)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2)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第三版(NCEP ATP III)定義、(3)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定義。本文僅列出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第三版的定義:五項危險因子中有三項或以上者,即為代謝症候群。

危險因子/ 定義標準

①腰圍/
男性腰圍大於102公分、
女性腰圍大於88公分。

②三酸甘油脂/
大於等於150毫克/公合。

③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男性低於等於40毫克/公 合、
女性低於等於50毫克/公 合。

④血壓/
大於等於130/85毫米汞 柱。

⑤空腹血糖/
大於等於110毫克/公合。


2004年台灣訂定代謝症候群的臨床診斷準則,內容類似於2001年美國膽固醇教育計畫成人治療第三版的定義,其中危險因子②至⑤項基本相同,僅①項不同,腹部肥胖定義為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或BMI大於等於27。
病理

為何Reaven教授要將胰島素抗性當作核心的致病機轉,來解釋代謝症候群呢?

代謝症候群最重要的發展關鍵是肥胖,所以2005年國際糖尿病聯合會定義的必要條件就是腹部肥胖,肥胖的原因則是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是因為細胞所含胰島素受體(insulin receptor)的數目降低或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這樣使得多數血中的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內被利用(正常作用時,胰島素與胰島素受體結合,葡萄糖才能進入細胞)。根據估計正常人每個細胞含有2萬個胰島素受體,而肥胖者只有5千個。胰島素抗性使血糖不能進入細胞,轉而進入肝臟,變化為脂肪,脂肪則經過血液囤積在身體各處。

胰島素抗性的出現,使得胰島素的作用降低,不能有效的執行醣類的代謝。此時,胰臟的β細胞就會代償性的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使血中胰島素濃度上升,造成高胰島素血症。高胰島素血症和高血糖會造成以下的不良反應(即代謝症候群):
(1)傷害動脈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2)增加三酸甘油脂的形成,導致血脂異常與肥胖。
(3)影響腎臟排泄鹽類的功能,導致高血壓。
(4)增加血栓形成的機率。

其實,肥胖和胰島素抗性是互為因果的;亦即胰島素抗性會造成肥胖,而肥胖也會增加胰島素抗性。

就像許多病症一樣,代謝症候群也是由遺傳和環境兩大因素所決定的: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影響代謝症候群的個別症候與整體症候群。如果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則大大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會。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包括缺乏運動與肥胖。肥胖可能是引發代謝症候群最重要的因素。有一項研究發現,正常體重的人發生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是5%,而體重過重與肥胖的人發生率則高達82%。

臨床意義

在歐美先進國家,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率大約是20-30%。臨床上,有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會併發許多種疾病:

(1)心臟血管疾病: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率是正常人的2-4倍。
(2)第二型糖尿病: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率是正常人的9-30倍。
(3)其他: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尿蛋白、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老人痴呆症、攝護腺癌等。
治療

(一)非藥物治療:治療代謝症候群的首要與最好的方法是生活型態的改善(lifestyle modifications),除了戒菸之外,還包括下列三種方法。
(1)減重:運動與飲食控制是首選的方法,有需要時可以使用藥物。
(2)運動:美國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建議:持續地中度運動,例如每天30分鍾快走,每週至少5天,達到每週有150分鍾的運動量。有研究發現,即使體重沒有降低,運動也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
(3)健康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飲食熱量、減少脂肪與碳水化合物攝取、避免油炸食物。

(二)藥物治療:藥物主要是用來控制代謝症候群中的危險因子。

(1)降血脂藥物:包括statins、fibrates、nicotinic acid。
(2)降血糖藥物:thiazolidinediones、metformin有抗胰島素抗性的作用,不僅可以降血糖,對降血壓和降血脂方面都有幫助。
(3)降血壓藥物:ACE inhibitors降血壓作用效果顯著,也有抗胰島素抗性的作用。
(4)低劑量阿司匹靈(aspirin):每天100mg,用來降低心腦血管產生血栓的機會。

預防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也是很重要的,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平常就應該做生活型態的改善和定期健康檢查。
結語

1988年Reaven教授「天才式」的聯想開啟了代謝症候群的新頁,此後代謝症候群變成為醫學界的熱門論點。不過,2005年Reaven教授又為我們「開示」說:「現今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武斷的,或許沒有必要把它當成診斷上的實體,而應該視為病理生理的一種參考指標。」無論如何,代謝症候群的提出使醫師與病人共同重視:它是心臟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及其他疾病的危險因子,而生活型態的改善(少吃、多動、減重)才是代謝症候群的治本之道。
(作者聯絡方式 e-mail:hyfw480826@hotmail.com)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