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腰椎椎間盤突出與保守性治療

有關西醫方面,歡迎於此貼!

版主: MissC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淺談腰椎椎間盤突出與保守性治療

未閱讀文章 MissC »

淺談腰椎椎間盤突出與保守性治療
作者﹕脊骨神經醫師兼物理治療師 ChiroChang/張軒彬




椎間盤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人體構造,它位於脊椎骨之間,不但提供了承重的作用,也因為它特殊的物理特性提供脊椎應有的活動度,想像椎間盤像是一個中間填了果凍的甜甜圈,甜甜圈中間的果凍主要提供了垂直上下壓力的支撐,而外面麵皮的部份則提供了旋轉方向的的張力支撐,有趣的是這麼重要的構造,並沒有血管來供應養分,完全需要靠「幫浦效應」來完成椎間盤的養份供應,藉由周邊的活動形成壓力差帶動週邊組織液的流動來完成所需要的新成代謝;而且只有麵皮外層的1/3有神經分布,也就是說當你感覺到疼痛時,中間的果凍可能已經衝破內部層層麵皮幾乎到達表面,或甚至直接壓迫至從脊椎神經造成症狀。

一般來說椎間盤突出的族群約是20-40歲中間的族群,椎間盤隨著老化會逐漸的萎縮,活動力也不如青壯年時期佳,果凍逐漸變得像是果醬,衝破麵皮的機率也隨著老化作用而降低,由於職業型態的關係,例如從事勞動、舉重、搬運、駕駛等等為高危險群,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往往很容易地加重椎間盤的負擔,

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症好發於腰椎L3與薦椎S1之間,臨床的典型症狀包括背痛、腳麻痛、灼熱感、刺痛、下肢肌肉無力等等,通常根據病史與初步的評估檢查後 在症狀初期,給予適合的疼痛控制,西醫則是會開立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等以達到初期止痛的目的,而在物理治療方面可以給予電療、冰/熱敷、超音波來幫助減緩疼痛,利用腰椎牽引(traction),運動治療病例如伸展運動(McKenzie extension exercise),或威廉氏區縮運動(William flexion exercise),來幫助椎間盤復位、脊醫方面則是利用特殊的脊椎矯正手法,例如脊椎區曲牽引(flexion distraction),區曲/伸張整脊手法(segmental flexion/extension adjustment),來減輕椎間盤的壓力,最新的脊椎減壓床(Decompression table)或振動牽引(vibration traction)利用椎間盤對特殊振動頻率的反應的特性再配合牽引,或在臨床上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接著根據病人的狀況而定,醫生可能會立即或數週後要求核磁共振檢查(MRI)除了可以藉由MRI影像,搭配臨床症狀以確定先前的診斷之外,對於對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的病人也提供進一步評估的機會,根據症狀的嚴重性,可能轉診至復健科或神經科醫師做肌電圖(EMG)的評估以斷定神經壓迫受損的程度,很多病人在能避免的狀況之下都會希望盡量避免手術的可能性,在進行手術評估之前事實上還可以試試,脊椎硬膜注射(epidural injection),通常是由疼痛專科醫師將消炎藥物質直接注射入椎間盤,希望藉由藥物直接抑制局部發炎的椎間盤,進一步減輕椎間盤壓迫神經的壓力,這種局部侵入性的注射藥物仍需搭配運動治療,已達到最大效果,當這些保守性治療與局部侵入性療法都失敗時,最後便考慮手術治療的可行性,然而,醫師根據病人嚴重程度,MRI或EMG,檢查可能會判斷病人是否有立即手術的必要,一些緊急性的症狀例如:會陰部位失去感覺、大小便無法自控…等等,這些是需要立即性的手術治療。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這是目前預防醫學逐漸開始蓬勃的原因,「不痛」並不代表沒問題,疼痛只是「警訊」,並不是問題的來源,道理就像與其等到車子拋錨故障時來大修,不如定期的維修保養確保行車安全。很多椎間盤突出的病患起初都起於不經意的輕微腰部不適,如前段所提,當你感到疼痛時椎間盤可能已經突出至足以造成神經壓力的地步了,不論是實際上壓迫到神經,或週邊發炎釋放化學物質引起神經的反應,這往往已經是相當疼痛的地步了。

想想看你一天彎腰多少次,每彎一次腰,中間的椎間盤果凍就受壓迫一次,很多活動不自覺地就會彎腰,例如刷牙洗臉時伏在洗水台前、從洗衣機烘衣機裡拿衣服、提起地上的東西、抱小孩、不當的坐姿…等等。其實人體是會自我修復的,但是一旦受損的速度比修復的速度快就會造成問題,這些累積的重複性傷害,等到最後一根稻草的來臨,就足以壓垮一馬車,除了平時注意坐姿、搬運重物的姿勢之外,可以參考之前「你不可不知的簡易脊椎保健運動」一文
http://news.epochtimes.com/b5/8/3/26/n2059172.htm),提供簡易的運動確保脊椎的健康。

個人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chirochang @*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西醫病理、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