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炎夏提防中暑
發表於 : 2002-04-30 , 12:15
主 題:FW:炎夏提防中暑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2-04-30 12:15:47
炎夏提防中暑
何謂中暑
在酷熱環境下,當人體體溫上升時,身體會藉增加排汗及呼吸次數以散熱,降低體溫。不過,若環境溫度過高,體溫急升,體內缺水,便會產生熱衰竭情況,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若體溫再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更可能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即中暑。此時必須即時替患者降溫及進行急救,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處理方法
處理方法很簡單,將暈倒的人移到有遮蔭處,不讓體溫繼續升高,有利散熱。然後給予清水或淡鹽水,補充出汗過多而失掉的水份。這樣一來,患者很快就會清醒。
中暑後遺症
中暑後越快甦醒過來越好,否則很容易出現類似中風的麻痺症狀,這症狀多數在下肢出現。
假如患者醒過來後,投訴四肢麻木,可以即場以按穴法進行急救。
手部發麻者
可按虎口合谷穴(大概位置在拇指和食指對下一吋)、手肘赤澤穴、曲池穴。
腳部發麻者
可按腳底湧泉穴(大概位置在腳板底中央)、腳眼昆崙穴(位置約於腳眼後側的凹位)。
暈倒後固然越快將患者救醒愈好,若發現有麻痺現象,也應馬上醫治。因為這麻痺快則幾小時內消散,慢則持續幾天,視乎體質而定。
暑濕內困
中醫說的「中暑」,未必是在戶外暈倒,而是感染感冒病毒以後,利水的臟腑氣機不暢,以致排水有阻滯,但偏偏此時患者由於出汗過多而經常感到口渴,因而喝下過量冷飲,令氣血凝滯,水濕停留,出現一種叫「暑濕」的情況。
暑濕不同於一般感冒,感冒患者通常很想喝水,但暑濕患者卻正好相反。他們經常感到口腔有股甜味,甜得令人很不舒服,甚至很難受。他們非但不感到口渴,有時甚至一喝水就作悶想嘔的反常情況。
這時非要出動消暑利水的藥物和食療不可。
利水療方
下列湯方能解暑袪濕:
消暑袪濕湯
材料:冬瓜(連皮)、鮮荷葉、赤小豆、扁豆,也可加葛根。
作用:加強運化、利水。
舒筋活絡湯
材料:桑枝、絲瓜絡,也可加葛根。
作用:對付四肢無力痠軟。若很疲累可加葛根,加強效力。
解暑湯
材料:綠豆熬粥或煮糖水;芥菜,滾鹹蛋湯。
作用:清暑熱。
健脾方
材料:薑皮煮水。
作用:行氣活血,強化脾胃。
發 表 人:懸壺子
公告日期:2002-04-30 12:15:47
炎夏提防中暑
何謂中暑
在酷熱環境下,當人體體溫上升時,身體會藉增加排汗及呼吸次數以散熱,降低體溫。不過,若環境溫度過高,體溫急升,體內缺水,便會產生熱衰竭情況,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若體溫再上升又未能及時散熱,更可能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即中暑。此時必須即時替患者降溫及進行急救,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處理方法
處理方法很簡單,將暈倒的人移到有遮蔭處,不讓體溫繼續升高,有利散熱。然後給予清水或淡鹽水,補充出汗過多而失掉的水份。這樣一來,患者很快就會清醒。
中暑後遺症
中暑後越快甦醒過來越好,否則很容易出現類似中風的麻痺症狀,這症狀多數在下肢出現。
假如患者醒過來後,投訴四肢麻木,可以即場以按穴法進行急救。
手部發麻者
可按虎口合谷穴(大概位置在拇指和食指對下一吋)、手肘赤澤穴、曲池穴。
腳部發麻者
可按腳底湧泉穴(大概位置在腳板底中央)、腳眼昆崙穴(位置約於腳眼後側的凹位)。
暈倒後固然越快將患者救醒愈好,若發現有麻痺現象,也應馬上醫治。因為這麻痺快則幾小時內消散,慢則持續幾天,視乎體質而定。
暑濕內困
中醫說的「中暑」,未必是在戶外暈倒,而是感染感冒病毒以後,利水的臟腑氣機不暢,以致排水有阻滯,但偏偏此時患者由於出汗過多而經常感到口渴,因而喝下過量冷飲,令氣血凝滯,水濕停留,出現一種叫「暑濕」的情況。
暑濕不同於一般感冒,感冒患者通常很想喝水,但暑濕患者卻正好相反。他們經常感到口腔有股甜味,甜得令人很不舒服,甚至很難受。他們非但不感到口渴,有時甚至一喝水就作悶想嘔的反常情況。
這時非要出動消暑利水的藥物和食療不可。
利水療方
下列湯方能解暑袪濕:
消暑袪濕湯
材料:冬瓜(連皮)、鮮荷葉、赤小豆、扁豆,也可加葛根。
作用:加強運化、利水。
舒筋活絡湯
材料:桑枝、絲瓜絡,也可加葛根。
作用:對付四肢無力痠軟。若很疲累可加葛根,加強效力。
解暑湯
材料:綠豆熬粥或煮糖水;芥菜,滾鹹蛋湯。
作用:清暑熱。
健脾方
材料:薑皮煮水。
作用:行氣活血,強化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