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藍根
別名 大藍根、大青根、靛青根、藍靛根、靛根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
英文名 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
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肝經
藥性 寒
藥味 苦
Bk0bj.jpg
板藍根(常用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中國各地均產。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莖及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
基本特徵
物種名稱
Bk0bi.jpg
板藍根 Radix Isatidis
【草藥名】 板藍根
【英文名】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
【異名】靛青根(《本草便讀》),藍靛根(《分類草藥性》),靛根(《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菘藍(《唐本草》),大藍(《救荒本草》、劉禹錫《傳信方》),馬藍(《本草圖經》),葴(《爾雅》),大葉冬藍(《爾雅》郭璞注),青藍(《履巉岩本草》),板藍(《綱目》),山藍,大藍根,馬藍根(《本草便讀》) ,藍龍根、土龍根,大靛。
藥材基源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籃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或草大青的乾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藍(Isatis tinctoria L.),以根、葉入藥。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科屬分類】十字花科
【植物形態及資源分布】
①菘藍:二年生草本。主產河北、北京、黑龍江、河南、江蘇、甘肅。主根深長,直徑5~8毫米,外皮灰黃色。莖直立,高40~90厘米。葉互生;基生葉較大,具柄,葉片長圓狀橢圓形;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在下部的葉較大,漸上漸小,長3.5~11厘米,寬0.5~3厘米,先端鈍尖,基部箭形,半抱莖,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細鋸齒。闊總狀花序:花小,直徑3~4毫米,無苞,花梗細長;花萼4,綠色;花瓣4,黃色,倒卵形;雄蕊6,4強;雌蕊1,長圓形。長角果長圓形,扁平翅狀,具中肋。種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於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貴州等地,常為栽培。
②草大青與上種極相似,所不同者,本種的葉基部耳圓形,果實頂端鈍圓而凹塊,或全截形。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於長江流域,江蘇、甘肅等地有栽培。
③馬藍:多年生草本,灌木狀。莖直立,高達1米許,莖節顯明,有鈍棱。葉對生;葉柄長1~2厘米;叫片倒卵狀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或橢圓披針形,長5~16厘米,寬2.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淺鋸齒。穗狀花序頂生;苞片葉狀,長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線形,另1片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闊;雄蕊4,2強,著生於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蒴果,內含種子4枚。生於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上述植物的葉或帶幼枝的葉(大青葉)以及葉的加工製成品(青黛、藍靛)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採收和儲藏】收割莖葉2-3次,秋季挖根或初冬採挖,掉莖葉,洗 淨晒乾,存放陰涼乾燥處,防霉,以受潮種蟲蛀。
【炮製方法】揀淨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晒乾。
藥物應用鑒別
1.板蘭根與大青葉,皆有清熱解毒涼血之功。但板蘭根有利咽之長,而大青葉化斑之長於勝於板蘭根。
2.板蘭根與青黛皆為清熱解毒要藥,但青黛味咸而具消痰散腫之長。
中藥化學成分
菘藍根含靛藍(indigotin,indigo),靛玉紅(indirubin),蒽醌類、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以及多種胺基酸:精氨酸(argi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酪氨酸(tyrosine),脯氨酸(proline),纈氨酸(v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還含黑芥子甙(sinigrin),靛甙(indoxyl-β-
hlucoside),色胺酮(trptanthrin),1-硫氰酸-2-羥基丁-3-烯(l-thiocyano-2-hydroxy-3-butene),表告伊春(epigoitrin),腺甙(adenos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蔗糖(sucrose)和含有12%胺基酸的蛋白多糖。
還含有抗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的抑菌物質及動力精。
Bk0bi.jpg
藥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藍根對多種細菌有作用。水浸液對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聯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痢疾(志賀氏、弗氏)桿菌、腸炎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類似作用,且對溶血性鏈球菌有效(皆用瓊脂小孔平板法)。對A型腦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與大蒜、金銀花相似。板藍根、大青葉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認為是靛甙。實驗證明,靛甙在體內外皆無抗菌作用;體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體內排泄又快,故認為它無明顯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2.抗鉤端螺旋體作用:1:100以上的板藍根或大青葉,在試營內均有殺鈞端螺旋體的作用。
3.解毒作用:據報導,犬用板藍根、黃連粉與藜蘆同服(各2.0g/kg),能解藜蘆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蘆中毒後再用之,則無效;分別單用板藍根粉或黃連粉,效果亦不好。
4.提高免疫功能:小鼠腹腔注射板藍根多糖50mg/kg,可顯著促進小鼠免疫功能,表現為:能顯著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數,對氫化可的松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脾指數、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數的降低有明顯對抗作用;顯著增強二硝基氯苯所致正常及環磷醯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遲髮型過敏反應;增強正常小鼠外周血淋巴細胞ANAE陽性百分率,並明顯對抗氫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但板藍根多糖體外實驗對刀豆素A誘導的小鼠脾細胞淋轉反應無明顯增強作用。此外,板藍根多糖還能明顯增強抗體形成細胞功能,增強小鼠靜脈注射碳粒廓清速率。
5.抗腫瘤作用:對大鼠W256實體瘤和小鼠Lewis肺癌注射靛玉紅200mg/kg,連續6-7天,結果對大鼠W256實體瘤的抑制率分別為47-50%和50-58%,皮下注射最減少到每日mg/kg以下時,其抑制作用不明顯。靛玉紅500mg/kg灌胃,對大鼠W256實體瘤的抑制率為23-33%,對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約30%。靛玉紅能延長淋巴白血病L7212小鼠的生存時間20%左右。此外,經小鼠精原細胞法試驗證明,靛玉紅不能特異性地抑制B型精原細胞和精子細胞。
6.對白血病作用:藥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紅有破壞白血病細胞的作用。從超微結構形態來看,在靛玉紅作用下,變性壞死的細胞多呈腫脹、溶解性壞死。實驗中發現靛玉紅能增強動物的單核巨噬系統的吞噬能力。單核巨噬系統在機體免疫反應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紅的抗癌作用可能與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有關。
相關研究
藥代動力學
給小鼠灌胃靛玉紅後,血中濃度逐漸增高,12小時達到高峰,l天后緩慢下降,維持時間較長。體內分布以肝、膽、胃、腸為最高。生物利用度下為46.48%。靛玉紅靜脈注射或灌胃給藥均在肝膽代謝,再隨糞便排出體外,給藥96小時從糞便排泄量占給藥量的76.03%。
藥(毒)理學
靛玉紅的急性毒性試驗: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1-2.0g/kg。小鼠灌胃5g/kg,連續5天,觀察1周,結果未見動物發生死亡和出現明顯毒性反應。亞急性毒性試驗:以犬分別灌胃靛玉紅20、100、200mg/kg連續6mo,結果小劑量組的食慾和生長情況與對照組相似,而大、中劑量組服藥後動物出現食慾減少、腹瀉、便血以及SCPT升高和灶性肝細胞壞死等反應。但3個劑量組的血象、骨髓象都未見明顯抑制,對腎功能、心電圖也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