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維他命過量小心折壽
發表於 : 2007-03-28 , 10:51
活得好/維他命過量小心折壽
時報週刊 No.1518
補充維他命已成為現代人的保命符。很多人以為補充維他命能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於是拚命補充;但丹麥一項新出爐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抗氧化補充品,不但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會提高死亡率。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臨床干預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彙整了多篇從一九九七年至二○○五年的臨床醫學研究報告,針對二十五萬名以上的受試者,分析飲食中常補充的抗氧化營養品(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硒)對於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發現,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癌症的人或是部分健康者,每天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還可能會提高死亡的風險。
因此,研究者建議,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時,應該盡量選用低劑量的綜合維他命,避免服用單一高劑量的營養品,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產生危害。
綜合維他命每天一顆
美國國家科學院也認為,儘管民眾普遍相信服用大量抗氧化劑可以增強抵抗力,但尚無充分證據顯示這類補充品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大量攝取維他命的害處愈來愈多。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服用維他命C可能會加速動脈硬化;美國癌症學會日前的一篇報告也認為,癌症病患若在接受放射線和化學治療時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可能對體內的癌細胞產生保護作用而加重病情。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指出,癮君子若是攝取β-胡蘿蔔素補充劑,罹患肺癌的風險大增;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人員也提及,對已經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補充高單位維他命E沒有好處。
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忠告,想要利用抗氧化維他命來預防疾病,最好的來源還是每天吃五分、至少四百公克的蔬菜水果;若想額外補充維他命,每天只要吃一顆綜合維他命丸即可。
對此建議,長庚技術學院營養學講師蕭千佑、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營養師張湘寧也持同樣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現代人把維他命視為萬靈丹,以為只要每天吞幾顆,就可以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事實上,維他命跟所有的藥品一樣,能救人也能殺人。
蕭千佑強調,雖然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但也不需天天單獨補充維他命A、E、β-胡蘿蔔素等脂溶性抗氧化營養補充品,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就已經足夠了。趙強也說,很多人把抗氧化營養補充品視為仙丹,以為它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產生,事實上,用錯時機、方法,它也可能變成身體難以承受的負擔。
時報週刊 No.1518
補充維他命已成為現代人的保命符。很多人以為補充維他命能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於是拚命補充;但丹麥一項新出爐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攝取過量的抗氧化補充品,不但徒勞無功,甚至可能會提高死亡率。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臨床干預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彙整了多篇從一九九七年至二○○五年的臨床醫學研究報告,針對二十五萬名以上的受試者,分析飲食中常補充的抗氧化營養品(包括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硒)對於人體健康風險的研究發現,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癌症的人或是部分健康者,每天補充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抗癌,還可能會提高死亡的風險。
因此,研究者建議,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時,應該盡量選用低劑量的綜合維他命,避免服用單一高劑量的營養品,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產生危害。
綜合維他命每天一顆
美國國家科學院也認為,儘管民眾普遍相信服用大量抗氧化劑可以增強抵抗力,但尚無充分證據顯示這類補充品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大量攝取維他命的害處愈來愈多。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服用維他命C可能會加速動脈硬化;美國癌症學會日前的一篇報告也認為,癌症病患若在接受放射線和化學治療時服用大量的維他命C,可能對體內的癌細胞產生保護作用而加重病情。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指出,癮君子若是攝取β-胡蘿蔔素補充劑,罹患肺癌的風險大增;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人員也提及,對已經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來說,補充高單位維他命E沒有好處。
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忠告,想要利用抗氧化維他命來預防疾病,最好的來源還是每天吃五分、至少四百公克的蔬菜水果;若想額外補充維他命,每天只要吃一顆綜合維他命丸即可。
對此建議,長庚技術學院營養學講師蕭千佑、馬偕醫院營養課長趙強、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營養師張湘寧也持同樣的看法。他們一致認為,現代人把維他命視為萬靈丹,以為只要每天吞幾顆,就可以預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事實上,維他命跟所有的藥品一樣,能救人也能殺人。
蕭千佑強調,雖然現代人的工作壓力大、飲食不正常,但也不需天天單獨補充維他命A、E、β-胡蘿蔔素等脂溶性抗氧化營養補充品,服用一顆綜合維他命就已經足夠了。趙強也說,很多人把抗氧化營養補充品視為仙丹,以為它能預防各種疾病的產生,事實上,用錯時機、方法,它也可能變成身體難以承受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