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多的小明從小很少哭鬧,一度讓家人覺得很好照顧,但直到3歲多還不會說話,只會發出「ㄣ」「ㄚ」,到醫院檢查才證實是自閉症孩子。精神科醫師指出,自閉症的黃金治療期是3到6歲,因而父母親對於小孩言行舉止出現異常,應及早就醫評估。
署立台中醫院為自閉兒及發展遲緩兒童設置兒童蒲公英學園,提供早期療育,讓小孩能回歸正常社會生活,精神科醫師蔡禮后說,20歲之前大腦都還處發展階段,只要提供大量刺激及有效的教育訓練,就會有改善效果。
他強調,照顧自閉症孩子,就像種人蔘一樣,必須要5到10年才有明顯進步,但臨床上3到6歲的早期療育相當重要,因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協助他們回歸正常社會最好的方法。
蔡禮后指出,以小明這個案例來說,父母只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大隻雞晚啼」,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開始警覺孩子真的「與眾不同」,才帶來醫院尋找協助,經過會談、評估與測試,證實小明是自閉症孩子。
已經是國中生的偉偉,從小父母就發現孩子的解讀及思考邏輯與一般不同,但並不以為意,就學後卻常上課不專心、與同學爭吵、不合群、上課愛說話等,雖經勸說及嚴厲懲罰仍未改善,同儕關係也很差,最後帶到台中醫院求診,才證實也是罹患自閉症。
蔡禮后說,自閉症的孩子,症狀多元且經常合併多重症狀,學齡前是黃金治療期,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同儕關係應對應會更有助益。
時報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