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心悸 卻查不出病因 可能自律神經失調
張翠芬/台北報導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病患雖然全身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醫學界形容,自律神經失調是身體節奏亂掉了!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很多人是因為壓力造成,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
盧世偉指出,自律神經可分為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一個人遇到壓力時啟動必要的機能,包括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肌肉緊張,目的是要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對抗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它負責緩和身體機能的運作,使身體處於平靜、休息的狀態。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
自律神經失調並非身體器官生病,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衡,一般的生理檢查當然找不到病因。盧世偉指出,生理回饋儀可擷取人類體內反映自律神經活動的相關生理訊號,如手指的溫度、皮膚的導電度、心跳的頻率與振幅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透過特殊的檢測程序可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時與壓力解除後,生理訊號是否過度亢奮,以及是否具有放鬆的能力。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心理師為病人設計適合的生理回饋訓練及放鬆療程,讓失調的自律神經以自然、非藥物方法逐漸恢復平衡,緩解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