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報
記者:記者吳峙嵩/高雄報導
兩位務農老農民,不約而同皆有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起初僅以為是腰酸背痛,但後來病況愈來愈嚴重,陸續至阮綜合醫院求診,經由檢查才曉得他們罹患罕見的病菌脊椎感染,症狀容易與退化性、非感染性發炎及惡性腫瘤混淆,而延誤治療。
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椒喬表示,務農的74歲黃姓患者,之前身體相當健康,過去並無特別疾病,但在2個月前開始出現下背部疼痛,伴隨兩側小腿肌肉無力及麻木感,進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在尋求民俗治療1個月後,症狀反而持續惡化,最後竟難以行走,僅能臥床休息。
楊椒喬說,該名病患曾在其他醫院求診,被診斷為第四、五腰椎狹窄需開刀治療,卻在手術前兩天出現高燒及畏寒症狀,導致血壓降低,後轉診阮綜合,抽血檢查後發現他白血球、發炎指數及腎功能高於正常值,懷疑是「結核菌」感染造成敗血性休克。
透過脊椎核磁共振造影檢查發現,腰椎第二、三節有骨髓炎合併椎間盤發炎,造成脊髓的壓迫,以及後腹膜腔有大量膿瘍。
楊椒喬評估病人有下肢癱瘓及敗血症的危險,先由放射科醫師施行後腹膜腔膿瘍引流,才為病人施行兩階段的手術,第一階段先做神經減壓並引流脊椎內的膿瘍,第二階段的腰椎後固定術來維持脊椎的穩定,並進行復健。
另一位家住屏東同樣務農的80歲老翁,症狀同樣也是坐骨神經痛、高燒而無法行走,經血液檢查發現是「葡萄球菌」脊椎感染,造成骨髓炎合併椎間盤發炎,壓迫脊髓,亦同樣採取兩階段手術治療。
其實,脊椎感染年發生率僅10萬人中有2.2人,是相當少見的疾病,常導致病人嚴重的神經功能受損,甚至死亡。常因為症狀不明顯,不容易與退化性疾病,非感染性的發炎疾病及惡性腫瘤辨別,進而延誤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