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時報
文/華景珍
來自日本的消息:目前,日本關東地區今春爆發痲疹疫情,特別是10多歲到20多歲的患者比例較高。從4月下旬開始,當地學生染患痲疹的數量有擴散跡象,因此,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宣布從5月21日下午停課到5月29日。這麼大規模的停課,受影響學生高達5萬5,000人以上。加上創價大學、明星大學、上智大學、日本大學、東京工科大學等等早前停課的大學,受影響的學生總數高達15萬人。日本國立感染研究所預測,此次疫情極有可能會繼續擴散,呼籲各方留意。
在過去,以中國為主的東方醫療體系裡,一般人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罹患一次「痲疹」。老人家甚至告訴晚輩,這是神在幫助人清理體內毒素。傳統醫學中有「痲科」一門。清朝謝玉瓊還著專論《痲科活人全書》。
後來,西方醫學逐漸取代傳統醫學,痲疹疫苗的施打,使得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經歷「出痲疹」的痛苦。按照中醫理論,痲疹是由手足太陰(肺、脾)陽明(大腸、胃)蘊熱所發。小兒居多,大人比較少。發病年紀越小,危險性也越小。
痲疹好發在春季,現代醫學發現它是由濾過性病毒引起,經由飛沫傳染。患者感染後可獲得終生免疫。它的主要症狀有:眼中如淚、面浮腮赤、多咳嗽、多涕、多嘔、多瀉多痰、多熱多渴、多煩悶,甚則躁亂咽痛,唇焦神昏,通身紅赤,起而成粒,也就是皮膚會出現紅疹(作者按:斑疹外觀相似,但疹摸起來不平,有顆粒狀突起,斑則摸起來是平的。)
現代醫學的說法,痲疹的潛伏期為7至18日,通常為期14日。3至7日後皮膚會出現紅疹,通常會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日,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之後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皮。這是正常的「出痲疹」病程。
過去老人家把小孩出痲疹當成他一生中的大事,因為很多身體原本羸弱的小孩如果出痲疹時照顧周到,順利出完,將會改變體質,轉而變成強壯;相反,本來健健康康的小孩如果痲疹出得不順利,很可能就變成身體羸弱多病。因此,古代的人或老一輩的人碰到家中有小孩出痲疹時,都會像女人生小孩坐月子一樣悉心照顧。
筆者小時出痲疹,母親是這樣照顧的:被關在房間理不能出門,以免吹到風,說是不小心受風寒,老了以後會患頭風病;不能吃魚、豬、雞等肉類,也不喝牛奶、吃雞蛋。完全吃稀飯、醬菜、燙青菜。不能吃一點油脂,說是這樣以後才不會鬧腸胃病。聽說祖母讓家父吃了整整一個月的素食。事實上,筆者的父親活到80幾歲真的不知道什麼是胃腸病。每當他看到別人胃痛、腹瀉不舒服時,就感謝祖母對他的悉心呵護。
記得,在發痲疹過程中,會劇烈的咳嗽、吐痰、長很多眼屎,還會喉嚨痛、全身不斷流汗、口渴。因為非常難受,所以筆者哭泣。母親聽到哭聲會來告誡,出痲疹不可以哭,否則老了眼睛容易壞,說不定還沒老,眼睛就看不見了。期間,母親用白茅根加冬瓜糖煮一大壺水,不斷餵給我喝,直到燒退。筆者兄弟姐妹十二人,母親都是這樣照顧過來的,沒有一個孩子出現任何差錯。
老師曾告訴筆者:「是瘡不是瘡,升麻葛根湯。」他說這是他的老師傳給他的。碰上皮膚長什麼東西,不管它寒熱虛實,哪經哪脈,初期都可以使用「升麻葛根湯」來升提、發散、解毒,包括出痲疹。
中醫治療痲疹的方法是以清涼發散為主,藥用辛散以升發之,涼潤以清解之。最重要的有四個禁忌:一忌葷腥生冷風寒;二忌驟用寒涼藥;三忌誤用辛熱藥;四忌誤用補澀藥。並稱若犯忌,禍不旋踵。
現代醫學的治療觀點則是:「痲疹病人須被隔離。雖然現時未有特定療法,但可處方藥物舒緩病徵,亦可採用抗生素醫治由細菌引致的併發症。
多吃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如:蛋類和乳製品,及含豐富維他命C的水果和蔬菜,可幫助恢復體力;另外應多喝水和稀釋的果汁。」
由此看來,西方醫學的觀點與中醫差異極大。至於何者為是?何者為非?當然無定論。不過,筆者寧願相信五千年來老祖宗所傳的「老辦法」。因為犯了忌諱,造成「壞病」,很可能孩子的健康情況會惡化,甚至會賠上性命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