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長瘤 壯漢一覺醒來視茫茫
發表於 : 2007-06-04 , 12:04
腦下垂體長瘤 壯漢一覺醒來視茫茫
時報資訊
記者:【陳怡妏/台北報導】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會讓人兩眼視力無預警變差、幾乎成了弱視,現年35歲的陳生先,8年前某天一覺醒來發現眼前一片糢糊、幾乎完全看不見,急忙到眼科檢查卻找不到病因,轉介到大醫院仔細檢查,才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壓迫到視神經。
陳先生表示,八十八年與九十二年接受過兩次內視鏡治療,病情控制程度卻有限,手術還引起暫時性的尿崩症,造成他生活極大的不便,去年底接受電腦刀治療,追蹤至今控制良好,腫瘤也已縮小。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家瑋表示,腦下垂體腫瘤一般常見於年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50歲以下發生者並不多見,比率約佔4分之1。
林家瑋表示,腦下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中樞,腫瘤發生原因目前不明,不過都屬良性原位瘤,且生長速度相當慢,若異常增生為會分泌荷爾蒙的細胞,可能引起全身各部位疾病,異常增生若為不分泌荷爾蒙細胞,通常要等到腫瘤壓迫到視神經時,才會被發現。
林家瑋說,視神經受壓迫後會影響病人的視野,病人可能會看不到一般人餘光可看到的角度,視野會愈來愈小到變成以管窺天;由於初期症狀只有視野變差與頭痛,許多老人一開始都以為是單純的老化,若放任不管,腫瘤愈長愈大有可能壓迫到腦幹,提醒視力一下突然變差的民眾要多留意。
由於腦下垂體位在腦部正中間,林家瑋指出,傳統治療方式開顱危險性高,切除復發機率也高,內視鏡治療雖然不必開顱,但同樣有切除不乾淨、復發率較高的情形。
林家瑋表示,以陳生先為例,五年間就做了兩次內視鏡手術,還產生尿崩,改以電腦刀治療,利用放射線讓腫瘤縮小,復發率可以降到5%,目前追蹤情況也相當良好。

時報資訊
記者:【陳怡妏/台北報導】
腦下垂體腫瘤作祟,會讓人兩眼視力無預警變差、幾乎成了弱視,現年35歲的陳生先,8年前某天一覺醒來發現眼前一片糢糊、幾乎完全看不見,急忙到眼科檢查卻找不到病因,轉介到大醫院仔細檢查,才發現腦下垂體腫瘤壓迫到視神經。
陳先生表示,八十八年與九十二年接受過兩次內視鏡治療,病情控制程度卻有限,手術還引起暫時性的尿崩症,造成他生活極大的不便,去年底接受電腦刀治療,追蹤至今控制良好,腫瘤也已縮小。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家瑋表示,腦下垂體腫瘤一般常見於年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50歲以下發生者並不多見,比率約佔4分之1。
林家瑋表示,腦下垂體是人體最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中樞,腫瘤發生原因目前不明,不過都屬良性原位瘤,且生長速度相當慢,若異常增生為會分泌荷爾蒙的細胞,可能引起全身各部位疾病,異常增生若為不分泌荷爾蒙細胞,通常要等到腫瘤壓迫到視神經時,才會被發現。
林家瑋說,視神經受壓迫後會影響病人的視野,病人可能會看不到一般人餘光可看到的角度,視野會愈來愈小到變成以管窺天;由於初期症狀只有視野變差與頭痛,許多老人一開始都以為是單純的老化,若放任不管,腫瘤愈長愈大有可能壓迫到腦幹,提醒視力一下突然變差的民眾要多留意。
由於腦下垂體位在腦部正中間,林家瑋指出,傳統治療方式開顱危險性高,切除復發機率也高,內視鏡治療雖然不必開顱,但同樣有切除不乾淨、復發率較高的情形。
林家瑋表示,以陳生先為例,五年間就做了兩次內視鏡手術,還產生尿崩,改以電腦刀治療,利用放射線讓腫瘤縮小,復發率可以降到5%,目前追蹤情況也相當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