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蘚皮套用體會
www.shouxi.net 文明昌 2004-7-24 15:44:00 中華中西醫雜志 2003年 第四卷 第六期
關鍵詞: 白蘚皮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06-8106(2003)06-0915-01
臨床套用白蘚皮治療皮膚病3000多例,取得較好療效。白蘚皮,味苦、性寒,入脾胃二經,以其苦能燥濕,寒能清熱,功專清利濕熱,多用於濕熱黃疸,風痺作痛及濕熱瘡毒、疥癬諸症。本人從醫20多年來據《神農本草經》“主頭風、黃疸、咳逆、淋漓……”,《本草綱目》“治一切熱毒惡風”之說,知其非一般苦寒之品,且具辛散疏風之功。對於皮膚科瘙癢諸病,分別以風、濕、熱、毒、蟲為誘因。在臨床中的套用做一介紹。
瘙癢一症以風邪為首,故治療時當以疏風為主要治法。白蘚皮不但具有清熱、燥濕、殺蟲之功,而且具有散風祛邪作用,苦寒而不傷陰,大量使用安全可靠。臨床多以白蘚皮40g內服,另以白蘚皮60~100g,水煎外洗患處,止癢、消腫效果極佳。
1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是一種以瘙癢為主的感覺神經機能異常性皮膚病。它是由於濕熱內蘊不得疏洩,或血虛生風所致。以陣發瘙癢、間歇加重、皮膚無原發皮疹為特點,一般分兩型治療。濕熱型,主要與濕熱內蘊致風邪內伏有關。處方:苦參15g,白蘚皮40g,黃芩15g,金銀花12g,全蠍5g,生甘草10g,水煎服。功在濕熱既清,風邪盡去,瘙癢立止。對於血虛生風者,用當歸飲子,加白蘚皮30g以養血熄風。
2 蕁麻疹
蕁麻診,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以周身起風團,癢甚劇為特征。本病是由於素體稟性不耐,外受風、寒、熱邪,或脾胃
運化功能失調,濕熱內生所致。在臨床套用中把急性蕁麻疹責之為風邪外襲所致,慢性蕁麻疹責之為肝脾失調引起。對於風邪外襲型所致,慢性蕁麻疹治以疏風散邪,自擬疏風飲:荊芥10g,防風10g,白蘚皮30g,蟬蛻10g。偏於風熱者,加金銀花20g;偏於風寒者,加生姜10g;偏於風濕者,加姜活10g。對於肝脾失調型,用逍遙散,加白蘚皮30g以止癢。
3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皮疹多形性,明顯的滲出傾向,易於復發、自覺瘙癢。中醫文獻有不同的命名,如濕疹、浸淫瘡、四彎風等。認為內蘊溫熱,外熱內生,外感風濕熱邪是其病因,在臨床實踐中,對於急性濕疹以清利濕熱為主,白蘚皮亦作偏好藥物,取其清熱燥濕、散風止癢之效。常用自擬膽草除濕止癢湯:龍膽草15g,白蘚皮30g,蚤休30g,滑石20g,土茯苓20g,白蒺藜12g,地膚子20g,生甘草15g。對於反復發作,慢性經過,屬血虛風燥者,治以養血潤燥,用四物湯,加白鮮皮30g,以加強止癢之功。
白蘚皮之所以對瘙癢類疾病確有良效,不僅因為其苦寒燥濕,而且更能散風驅邪,尤其是後者,更擴大了其運用範圍。
作者單位:558000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院皮膚病專科
(編輯 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