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報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台灣約有50萬人罹患C型肝炎,而南部盛行率高於北部,感染C肝若不接受治療,7至8成患者可能轉成慢性C型肝炎,C型肝炎再不治療則有2至3成在20到30年之內,會轉成肝硬化,往後更有2到5%會導致肝癌,雖使用干擾素治癒率達8成,但治療週期依個人狀況不同,需要的療程時間也不同。
C 型肝炎分為6型,台灣以第1、2型為主,目前健保給付C型肝炎療程為24週。高雄醫學大學內科教授莊萬龍指出,臨床治療發現,第1型患者在治療前的血清病毒濃度低於40萬IU/Ml,並有快速病毒反應時,以干擾素治療24周,治癒率可高達8成;但若血清病毒濃度高於40萬IU/Ml,且沒有快速病毒反應時,24週療程僅剩5成。
莊萬龍表示,由於C型肝炎第1型患者佔C型肝炎患者比例約55%,而C型肝炎第2型患者對干擾素反應較佳,臨床發現,治療16周就可以達到治療24周相同的8成治癒率,但C型肝炎1型患者則使用干擾素治療,效果並不如2型患者顯著。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秘書長簡榮南指出,因健保只給付24週,若患者須再支付未給付的24週療程,須多花20萬元左右,很多民眾因此停止治療,也讓C型肝炎可能轉成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大幅提升。
莊萬龍及簡榮南皆呼籲,可以將治療C型肝炎2型患者的健保給付費用,從治療16周後挪至C型肝炎2型患者,因為,根據臨床治療發現,若讓C型肝炎2型患者再延長24周療程,治癒率可望從5成提升為7成以上,希望健保局能依個人病況不同,考量C型肝炎個人化療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