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代人健康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代人健康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代人健康
時報資訊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比癌症威脅更大腹部肥胖是危險因子

定期量血壓、血糖、血脂及腰圍

才能避免成為心血管代謝慢性疾病候選人

衛生署日前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是國人死因榜首,但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炎、高血壓等與心血管代謝有關的五大死因,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更不容小覷。專家提出警告,有中廣身材,和血壓、血糖、血脂三高的民眾,要特別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帶來致命危機。

依照新公布的95年國人十大死因排名,去年總死亡人數為13萬5千多人,仔細分析,排名第2的腦血管疾病占9.3%,第3位的心臟疾病占9.1%,第4位糖尿病占7.2%,第8位腎炎占3.5%,第10的高血壓性疾病占1.3%,這5種與心血管代謝有關的疾病,總死亡人數占去年的30.4%,甚至比排名第一位癌症的28.1%還高。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江晨恩指出,國人十大死因已轉變為以慢性疾病為主的型態,從十大死因分析,全身的心血管代謝疾病總死亡率比癌症的威脅更大,稱得上是危害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這些疾病目前也統稱為代謝症候群。

江醫師表示,其實在心血管疾病突然發作,或糖尿病形成前,體內的各項潛在危險因子就已經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民眾必須提早注意身體各項指數的變化,才能打破惡性循環,挽回自己的健康。

心血管代謝疾病危險因子

心血管代謝疾病主要危險因子有以下幾項:

1.腹部肥胖: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

2.血壓上升:大於130/85mmHg。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男性小於等於40mg/dl;女性小於等於50mg/dl。

4.空腹血糖值上升:血糖值大於等於100mg/dl。

5.三酸甘油酯上升:指數大於等於150mg/dl。

6.發炎因子:CRP,IL-6數值上升。

7.胰島素阻抗性產生。

8.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上升。

江醫師表示,前5項危險因子也是代謝症候群的指標,只要1~5項中符合3項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

腹部肥胖最危險

在這些危險因子中,尤其以腹部肥胖最為重要,因為腹部肥胖的患者常伴隨一個或多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腹部脂肪細胞與皮下脂肪不同,過量的腹內脂肪會分泌發炎因子,使血管硬化造成高血壓,同時釋放游離型脂肪酸,使血脂異常,導致體內三酸甘油酯升高、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升高,並且增加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血糖的代謝。這些相互影響的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CMR, Cardiometabolic Risk),研究已證實,會大幅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正確量腰圍為健康把關

如何了解你的腹部堆積了多少脂肪?江晨恩建議,最方便簡單的方法,就是測量腰圍。量腰圍的正確部位是在肋骨下方、骨盆腔上方的中間部位,一般建議輕鬆站立,雙手自然下垂,注意皮尺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但不擠壓皮膚,維持正常呼吸,吐氣結束時量腰圍,才較準確。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則形容現代人「40歲以前是糟蹋身體,40歲以後是被身體糟蹋」,如果不想在步入中年時被病痛纏身,不論有沒有糖尿病都要多吃纖維、低熱量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只是糖尿病患多注意一項「喜好甜食時以代糖來取代蔗糖」,除了飲食控制,運動更是不可。平日養成定期量血壓、血糖、血脂的習慣,隨時注意身體各種健康數值的變化,才能擁有健康,拒絕成為心血管代謝慢性疾病的候選人。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䢠/> </span> </td> </tr> <tr> <td class=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透視十大死因》肝病 青壯年頭號殺手 肺炎 威脅老年人健康
時報資訊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署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肺炎的死亡率都明顯下降,不過,仔細分析發現,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卻是4、50歲中壯年的主要殺手,至於肺炎常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是免疫力差的高齡長者最大威脅。

   95年國人主要十大死因排名與去年相同,死亡人數為13萬5071人,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數較上年減少,其中減幅在一成以上者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糖尿病、肺炎,降幅分別下降12.8%、11.4%及10.1%。

   B、C型肝炎帶原者 應定期追蹤

   雖然肝病死亡人數已逐漸下降,但是去年仍有5049人因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肝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醫師指出,台灣地區因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而死亡的人數居高不下,這與B型、C型肝炎的高盛行率有很大關係。肝基金會自民國85年至94年間,總共為全國各縣市16萬民眾做肝病篩檢,分析發現,台灣的B肝盛行率約17.3%,C肝盛行率4.4%,但仍有許多民眾並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

   許金川說,肝病是4、50歲青壯年的頭號殺手,因為B肝主要為母體垂直感染,大約在4、50歲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C肝則是成人時期感染,因此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遞增。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感染B肝或C肝病毒或肝臟硬化或長肝癌,患者根本不知不覺,很多人等到症狀出現才就醫都已是末期。

   許金川表示,肝病奪走的人大都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也是社會上的中堅份子,他認為,國內應全面篩檢B型C型肝炎,並追蹤列管,就像汽機車有監理單位管理,必須定期檢查一樣。建議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抽血一次追蹤,每年至少做一次超音波。

   施打疫苗 可預防肺炎

   至於,肺炎死亡人數也呈現致微幅下降,但死亡年齡卻偏高約為81歲,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除了比較容易遭受細菌感染外,也比較容易因感染而死亡。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每年每10萬人就有1.4人感染肺炎鏈球菌,主要分布年齡層為5歲以下兒童及大於65歲的老人,平均致死率約為13%﹣22%。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指出,肺炎鏈球菌常存於正常兒童及成人鼻腔或呼吸道,當帶菌者免疫力降低時,肺炎鏈球菌就會趁虛而入;初期症狀就像一般感冒,輕微的話造成鼻竇炎、中耳炎,嚴重的會造成肺炎、腦膜炎甚至是敗血病等威脅生命的感染症,他提醒,如果家長長輩感冒出現流鼻水、喉嚨痛、咳嗽、呼吸會喘、發燒超過2天,即應懷疑是否為肺炎。

   所幸,肺炎鏈球菌已經有疫苗可以預防,何醫師表示,抵抗力較差的2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的老人是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患慢性疾病及免疫力缺乏的病人,和可能接觸病患的特殊行業者,也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建議都應該接種疫苗預防,以保障全家人的健康。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䢠/> </span> </td> </tr> <tr> <td class=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透視十大死因》多傾聽、多關懷 自殺可以預防
時報資訊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自殺已連續多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去年每1小時59分就有一人自殺死亡,整體自殺死亡年增率由前一年的21.9%,下降到1.1%,但男性自殺死亡率比前一年增加了2.3%。專家指出,自殺者往往有跡可查,50%以上自殺身亡的個案,生前都曾經向身邊的親友直接或間接透露自殺的訊息,只要周遭親友仔細留意,多給予關懷,扮演好自殺防治的「守門人」,往往能適時挽救一條生命。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財指出,從自殺死亡的案例分析,七成自殺死亡者集中在25~64歲的青中壯年男性,另外一波是65歲以上老人。會走上自殺一途者通常是生活上遭遇重大失落事件,如近親死亡、離婚、失戀、失業等,門診上碰到不少中壯年男性身受「三明治」壓力,被卡債所逼,或是中年失業,生活困頓甚至重病纏身,而走上絕路。

過去的統計曾發現,男性自殺個案中,九成以上有精神疾病,其中七成有憂鬱症,尤其是嚴重憂鬱症,有15%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楊聰財表示,自殺的防治並不是單純靠醫療體系就能做到,需要跨部會整合並結合民間宗教的力量一起努力,大家也應學習如何對抗壓力,別讓憂鬱沮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經年累月讓內心充滿悲情絕望。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無論是國內外的資料都顯示,50%以上自殺身亡的個案,生前都曾經向身邊的親友,間接或直接透露過訊息,或接觸過非精神科的醫療,因此,想要自殺的人,絕對不是突發,只是週遭的人敏感度不夠,自殺其實是可以預防。

李明濱表示,國內目前正在建構自殺防治網絡,今年底將會有具體架構;自殺者通常有一些徵兆,會在言語間透露自殺的意圖,或突然將心愛的物品贈人等,身邊親友只要稍加留意,多付出一些時間關心周遭的人,用心聆聽他們心理的聲音,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4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透視十大死因》心血管代謝疾病 威脅現䢠/> </span> </td> </tr> <tr> <td class=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透視十大死因》癌從口入 遠離癌症 從吃開始
時報資訊
記者:【張翠芬/台北報導】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居首位,飲食習慣改變是發生原因之一,少吃致癌物、多吃蔬果纖維質就能有效預防癌症。

衛生署日前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25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有近三成的人死於癌症,在人人談癌色變之際,專家指出,癌症發生率日益增加的因素之一,是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現代人高脂飲食、少運動、抽菸、吃檳榔、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致癌的危險因子,要遠離癌症,必須從飲食及養成規律的生活著手。

新公布的十大癌症排行,肺癌位居第一,其他依序是:肝癌、結腸直腸癌、女性乳癌、胃癌、口腔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食道癌、胰臟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王緯書醫師分析指出,從統計上可看出子宮頸癌、乳癌、胃癌死亡率下降,但肝癌、口腔癌、食道癌與胰臟癌死亡率增加,與飲食有直接關係的結腸直腸癌已躍升到第三名,如果國人飲食習慣再不調整,再過幾年,結腸直腸癌的排名有可能居冠。

別吃進了致癌物

台大微生物免疫學博士孫安迪醫師指出,癌症的發生與環境、遺傳有關,但是根據聯合國衛生組織報告,四成癌症跟飲食有關,只要改變飲食,就能有效預防癌症。

孫安迪醫師強調,要預防癌症,必須遠離致癌物,較常見的致癌物包括:烹調過程中形成的致癌物、亞硝基合物、色素、調味劑等食品添加劑、殘留農藥、污染食物等。例如,反覆加熱的油多含有多種有害物質,燻黑、烤焦的食物有強烈的致癌性,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亞硝酸鹽,本身並不致癌,但與蛋白質代謝後會形成有強烈致癌性的亞硝胺。農藥和黃麴毒素等,也都是嚴重威脅健康的致癌物質。

多種類、多顏色的飲食原則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表示,經常在門診中被民眾問到該吃什麼、該怎麼吃。他建議,一般人要預防癌症或是癌症病人要預防癌症復發,須掌握「多種類、多顏色」的飲食原則,除了新鮮蔬果,符合本土的食材,例如薑、蔥、川七、秋葵、山藥、人參、蓮子等也都是很好的食物,只要不用高溫、醃漬、燒烤方式,不但適合癌症病人吃,也是一般人適用的防癌飲食。

乳癌防治基金會營養保健講師柳秀乖則強調,防癌飲食要做到新鮮且有變化的均衡飲食,蔬果、纖維質都應多多攝取,她推薦八大防癌食物供民眾參考:

1.含植物性化學成分的蔬果:例如含硫化物、異黃酮、類胡蘿蔔素等的蔬果,像花椰菜、甘藍菜、黃豆、全麥食物等等都是。

2.含抗癌兒茶素的茶葉:茶葉中的兒茶素可抑制腫瘤細胞,可抑制食道癌、胃癌和腸癌。其中以不發酵的綠茶抗癌功效最好。

3.含抗癌多醣體的菇類:菇類含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尤其以金針菇的胺基酸和膳食纖維含量高,木耳膳食纖維含量高,可降低膽固醇。香菇、杏鮑菇、秀珍菇等也都是很好的抗癌食物。

4.可抑制癌症的海藻類:海帶、海帶芽、紫菜、螺旋藻等,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低脂低糖的健康食物。

5.含乳酸菌可抑制癌症的酸乳酪:優格和優酪乳可增加腸道有益菌,促進腸蠕動,增強抵抗力。

6.抑制癌細胞的油脂:脂肪可提供熱量、保護細胞並防止癌症,對防癌抗癌有益的油脂包括魚油、亞麻仁油、橄欖油、紫蘇油、種子堅果類的油脂。

7.調整體質的中草藥材:例如人參、黃耆、白朮、靈芝、山藥、紅棗等可增強免疫力,半枝蓮、金銀花、魚腥草等可清熱解毒。

8.七色飲食療法:食物色彩越豐富,營養素越充足。每天吃紅、黃、綠、白、褐、紫、黑七色食物,就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素;建議每天須攝取300~400g的蔬菜,黃綠色蔬菜佔1/3,其他2/3由其他五色分配。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