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娃打敗罕病獲重生「是弟弟救我」
蘋果日報
黃靜宜╱台北報導
「我生病了,是弟弟救我的。我以後要跟弟弟相親相愛。」下月滿四歲的孫小弟罹患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今年五月移植未滿周歲弟弟的臍帶血,終於不再動輒感染、發燒,是台大醫院完成移植首例。孫母坦承為救老大才決定生第二胎,但強調「會一樣疼愛。」老大體內也因有了老二給的白血球,具備對抗外來細菌能力,兄弟堪稱標準的「血濃於水」。
血濃於水
家住南投的孫母說,孫小弟八個月大時常發燒就醫,驗出病因是嗜中性白血球低下,雖可施打高劑量生長激素控制感染,但施打太久易患癌症,只有骨髓或臍帶血移植才能根治。
「可正常生活了」
孫母指慈濟骨髓庫雖配到骨髓,但考量親屬間移植成功率更高,夫妻倆決定再生一胎來救老大。
但手足間臍帶血或骨髓配對相符機率為四分之一,即老二有四分之三機率無法救老大,孫母強調:「孩子生下來就會全心全意愛他,不會只把老二當救老大的工具。」去年十月她自然懷孕,老二臍帶血配對相符,今年五月移植。
未移植前,孫小弟因免疫力低下,不能飲帶活菌的優酪乳、吃生菜沙拉,孫母也不敢讓他上托兒所。移植後,孫小弟免疫力逐漸提高,孫母開心地說:「以後孩子可正常生活了。」
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盧孟佑說,親屬間臍帶血移植成功率比非親屬高一至兩成,且取臍帶血不像取骨髓有侵入性,只要同樣愛孩子,生老二救老大的倫理爭議不大,倒是以「胚胎著床前基因篩檢技術」訂製「救人寶寶」較爭議。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蘇怡寧說,因該技術會篩選掉有病胚胎,她指醫師僅提供充分資訊,家長考量後做最適選擇。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症小檔案
病因:基因突變:部分患者基因突變位置會遺傳,部分不會
發生率:約10萬分之1
症狀:嗜中性白血球是第一道免疫防線,會率先吞噬入侵細菌,缺少則牙齦、皮膚、肛門等易感染,甚至有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等
治療:臍帶血或骨髓移植
資料來源: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盧孟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