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做胸部X光篩檢
台籍肺結核患者這2天將回到台灣接受治療。肺結核分開放性和非開放性2大類,前者具有傳染力、後者沒有,若體內菌株對許多藥物都具抗藥性,就稱為多重抗藥性肺結核。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主任施崇鴻說,感染結核菌不一定就會發病,但不按時服藥或劑量錯誤,可能出現抗藥性,增加治療困難度。
要注意
患者要戴上口罩
開放性病人給予有效治療後,可變成非開放性,但若是非開放性病人,不接受治療或者治療不當,也會變成開放性。根據疾管局統計,目前國內有354人為多重抗藥性肺結核患者;開放性肺結核總數約有4000多人。而結核病大多是飛沫和空氣傳染,結核桿菌可以離開人體存活數小時到數天,若跟著灰塵、空氣等散布,那麼周圍的人就可能染菌。但染菌後不一定會發病,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是否出現咳嗽徵兆,若已咳嗽,先戴上口罩再去檢查,確定為具傳染性患者時,在未完成治療前,和別人說話時建議也戴著口罩。
高危險群要小心
以下是感染肺結核的高危險群,共通點為本身抵抗力很差。
1.已做全胃切除的患者
2.糖尿病患
3.肝硬化患者
4.罹患癌症者
5.有礦工病的人
6.長期使用類固醇
7.愛滋病患
8.長期酗酒
9.洗腎患者
10.其他免疫系統功能不佳者
每年做胸部X光
結核桿菌在體內潛伏期為1個月,就是若染菌,要1個月後才驗得出來,故當初和台籍李氏夫妻同機的人目前無法篩檢出來。從健康檢查和預防的角度來看,高危險群每半年到1年就應接受一次胸部X光檢查,可早期發現。一般人若咳嗽超過2到3周,且痰中帶血絲,除照胸部X光外,可加做結核菌篩檢,若拖太久可能導致肺纖維化等。建議50歲以上的健康人,應每年接受胸部X光檢查。
這樣做
公筷母匙不噴飯
已經有結核病的患者不應被當成瘟神!施崇鴻醫師強調,親友仍然可以和患者共同生活,但要注意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最重要的就是接受完整療程。以吃飯來說,親友可同桌共食,但最好遵守公筷母匙的原則,帶菌的患者則要注意不要把口沫噴出沾在飯菜上,以免傳染。如果去國外旅遊,更要使用公筷母匙,避免被傳染。
良好通風可稀釋
患者的家中和工作環境,應保持良好通風,雖然他們也可關窗吹冷氣,但建議戴上口罩,較保險。施崇鴻醫師解釋,良好的通風不會加重病菌散布的嚴重度,就總容量來說病菌數反而會被稀釋,所以不應把患者關在密閉空間內,室內要通風。
一定要按時服藥
結核病患每天只需要吃1次藥,但一次可能要吃10幾顆藥,再加上可能出現視力模糊、手麻腳麻、肝炎、痛風等併發症,所以患者的服藥遵從性很低。施崇鴻醫師提醒,療程通常為半年到1年,若醫師未用對劑量、患者未按時服藥或擅自停藥,都可能造成抗藥性,不僅延誤自己的病情,若傳染給他人也會是抗藥性菌株,增加防治工作的困難。
提醒你
卡介苗有保護效力
施打卡介苗預防肺結核已施行多年,根據國外研究報告,在施打追蹤15年後仍有76%的人有抗體,所以大多數的人體內都有抗體。施崇鴻醫師認為,目前看起來無追加接種的必要性,倒是定期篩檢比較重要。
東南亞地區病例多
世界衛生組織曾在2004年公布全球肺結核患者分布比例,以東南亞地區最多,若要去這個地方旅遊,必須要特別注意衛生。

醫師說 同坐飛機不必慌
(臺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主任施崇鴻醫師)
坐飛機的時間長短的確是影響會不會被傳染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本身抗體也很重要,不需過度恐慌。若家中有肺結核患者,只要勤用清潔液擦拭家具等,也可降低感染機率。
(Apple Dai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