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
記者:徐啟仁/苗栗報導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95年度統計資料,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於十大死因之第八位。苗栗縣衛生局長羅財樟7日指出,要預防腎臟慢性疾病,不外乎「改變危險因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兩種策略。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於北中南東進行的調查顯示,68%的台灣民眾嚴重低估腎臟疾病的嚴重性;而其中老年、女性及南部民眾腎臟知識較為不足。
據衛生局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及洗腎技術的進步,慢性腎衰竭的病患越來越多,每年有許多人患末期腎臟病變,必須靠洗腎或換腎來維持生命。糖尿病即為引起末期腎臟病變最常見的原因。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約有三分之一會產生糖尿病末期腎臟病變,需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而糖尿病腎病變平均約需17年時間,至末期腎病變約需23年,但如果病人的血壓及血糖未加以適當控制,則惡化的過程可縮短為5至10年。不但旦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令政府花費許多醫療資源。
根據中華民國腎臟基金會95年9月底統計,全省透析總人數共計46232人,苗栗縣洗腎院所共有15家約有346床,苗栗縣約955人洗腎病患,其中血液透析男性共有429人女性509人,腹膜透析有17人。民眾對腎臟保健的輕忽也是導致洗腎人口逐年增加的關鍵,由於國人飲食習慣及藥物濫用情況嚴重,且一般民眾對腎臟疾病防治及保健認知缺乏正確觀念,以致加速了腎臟病的發生。
衛生局長羅財樟指出要預防腎臟慢性疾病,不外乎「改變危險因子」(肥胖、高鹽飲食、高血脂、藥物、酒精、抽煙)、血壓及血糖控制及透過「疾病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兩種策略。鼓勵大家每半年接受一次尿液篩檢和血壓、血糖檢測,因為腎臟的損壞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腎臟很可能已經大部分遭到破壞,所以及早檢查、及早因應,是「愛腎人」不可輕忽的「愛腎」守則。
藥政課課長簡素華也呼籲民眾確實注意用藥的安全守則,有病找醫師,用藥問藥師,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使用藥物,以保障自身之用藥安全。
保健課課長戴世娟則表示,衛生局舉辦腎臟疾病防治宣導講座,提昇民眾對腎臟保健的認識及重視。3月份在各鄉鎮衛生所辦理「愛腎保腎」宣導活動,讓民眾瞭解腎臟保健及自我照護的重要性,傳授民眾正確保腎知識,建立「早期預防、早期治療」觀念,預防腎臟疾病的發生。各鄉鎮衛生所社區護理人員目前於家訪時,進行社區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