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記者:【陳怡妏、實習記者楊竣傑/台北報導】
老人憂鬱症患者若出現認知功能缺損,可能就是罹患老人失智症的前兆。精神科醫師認為,若能透過臨床研究證實憂鬱症與失智症間的關連,將來也許可做為失智症的預防診斷。
66歲的陳奶奶,50歲開始有憂鬱症,57歲時因自覺狀況穩定而停藥,沒想到62歲時先生過世後,又出現嚴重憂鬱症,有拒食、不吃、不睡、想自殺、甚至出現幻覺而住院,出院後雖狀況穩定,偶會抱怨記憶力較差。
兩年後,陳奶奶記憶力更差、甚至找不到路回家,經診斷確定是老年失智症,目前狀況已退化到偶而會認不得孫兒,生活上需人照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神精科醫師邱智強指出,研究發現,憂鬱症老人得到老年失智症的機會是一般老人的2倍,因為憂鬱症個案出現認知功能缺損後,即使憂鬱症好了,記憶力與執行力等認知功能的缺損卻無法完全復原,不少憂鬱症個案在2到4年後成為失智症患者。
邱智強表示,為了解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間的關連,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認知功能3年追蹤的研究,已有35位老人憂鬱症患者接受追蹤,且已排除酒癮問題、原本即有腦傷或已明顯可診斷癡呆症患者。
邱智強說,目前追蹤發現憂鬱症老人在學習新的事物及對記憶東西保留較有問題,在專注力測驗、執行功能測驗及空間概念,也明顯較一般老人差。邱智強說,若患者願意,研究團隊另將給予一年的魚油服用研究,以了解魚油對認知功能的改善是否有效。目前研究計畫仍需個案願意接受追蹤,希望60歲以上曾有憂鬱症的老人能報名參加,報名電話:2726-3141轉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