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衛生署曾經公佈每8分15秒就有人被宣判罹癌,在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一人死於癌症,但是其中卻高達八成,無法在安寧的照顧下,安然的走完人生,不能「見死不救」的觀念,反而讓末期病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台北榮總家醫部大德病房主治醫師吳彬源說,不能「見死不救」的觀念深植人心,但是對於已經無法治癒的病患,再多的搶救,只是讓病患承受更多痛苦,內心更不能平靜。
吳彬源說,對末期病人而言,最需要的不再是「病的治療」,而是「痛的緩解」,安寧療護的目的在於提升最後生活品質的提升,協助病人有尊嚴,沒有遺憾的向生命說再見。
國內每年需要臨終照護的人口超過11萬人,其中有3萬5000人死於癌症,但是只有二成的人有機會接受安寧療護。吳彬源說,安寧療護有效解病人疼痛與症狀達95%,協助病人處理社交、情緒、財務與宗教,並協助家屬走過喪親悲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