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7-12-28 , 19:58
MissC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天氣漸漸轉涼,中華民國痛風之友協會首席顧問醫師陳峙仰提醒,氣溫下降是急性
痛風的好發時節,尤其是有腹部肥胖的中廣形身材或有痛風家族史的人,更要注意
身體早晚的保暖工作,因為當天氣變冷,尿酸濃度增高而容易在腳踝、腳大拇趾關
節、膝蓋、腳後根等關節部位沈澱結晶,造成關節部位出現紅、腫、熱、痛的發炎
反應,而導致急性痛風產生。

溫度低時最好發

陳峙仰醫師表示,根據美國紐澤西一家醫學大學的研究顯示,一年當中如「冬春交
替」、「夏秋交替」與「冬天」等氣溫轉變與溫度低的時節,也是急性痛風好發時
間。陳峙仰表示,痛風病患中有95%為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前會受到荷爾蒙保護,
但更年期後荷爾蒙分泌減少,使女性痛風患者有85%是更年期後才出現痛風。

避免腹部肥胖
根據陳峙仰醫師所做的統計顯示,國人第一次有痛風的年齡,從民國81年前的50多
歲,到民國81年後則快速下降到30歲多歲,其中除了家族遺傳外,更因現代人常吃
高熱量食物,導致產生腹部肥胖的「中廣形身材」。因此要避免急性痛風產生,除
了在氣溫轉變時要注意多穿衣服、早上起床後穿厚襪子保暖外,更要加強運動以避
免肥胖。不過陳峙仰醫師表示,痛風病人要快速瘦下來並不容易,尤其是年紀大的
人更難,因此急性痛風者會以秋水仙或非類固醇止痛藥來止痛,而慢性患者,會以
幫助尿酸排出或降低尿酸濃度的藥物為主。

(Apple Daily)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7-12-28 , 20:04
MissC
藥膳每日最多1碗 防痛風
急性疼痛冰敷可緩解

蘋果日報
報導╱黃寶玉、余孟芬



秋冬氣溫降低,許多人會開始進補或選吃熱呼呼的火鍋,國泰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莊志誠表示,尿酸高的患者吃完後晚上就發作,腳大拇趾關節處疼痛難忍。除了內臟類的高普林食材要少吃之外,藥材裡添加的酒精會加重痛風症狀,建議進補吃薑母鴨、羊肉爐等時,湯與料各以1飯碗為限,防止痛風發作。


要注意
很多人對於痛風有錯誤迷思,例如以為喝高級酒就不會讓痛風發作,或快速減重就可改善痛風,其實這些行為都會加重痛風症狀,尿酸高的人要避免。  

喝紅酒也會發作
別以為喝啤酒才會讓痛風發作,喝高級紅酒、清酒就不會發作。莊志誠醫師表示,酒精都會讓痛風發作,因在代謝過程中酒精會產生乳酸,干擾尿酸排出,使尿酸滯留在體內。此外,例如薑母鴨這些冬令進補食材都會添加酒,若自己煮則建議不要加酒;在店家食用,湯與料各以1飯碗為限。

急性期避吃內臟

痛風者都知道要少吃高普林食物,包括內臟、海鮮等。莊志誠醫師表示,若不吃藥、只靠飲食控制,降低尿酸的程度有限。因此高普林食物只要急性痛風發作期避免吃即可,平日還是可以吃,每周最多2次,每次最多吃1個飯碗的量,最重要的是要配合藥物治療。

快速減重恐致痛風
有人為了降低尿酸值,會急速減重。莊志誠醫師認為,雖然減重有助於控制尿酸值,但減重太快會加速人體細胞代謝,反而會使尿酸形成增加,引發痛風發作。建議減重以每周減0.5到1公斤較適宜。

尿酸值是抽血檢測
別以為測尿酸值是檢驗尿液,其實驗尿酸是抽血檢查。正常的尿酸值大約在6 mg/dl以下,若痛風發作,大約會在10mg/dl。建議年紀超過40歲、喜歡喝酒、吃高普林食物者,每年定期抽血檢測,及早預防。


緊急處理
首次出現痛風症狀常是夜間腳大拇趾紅腫、疼痛。莊志誠醫師建議,出現急性痛風症狀,可採以下步驟舒緩疼痛,若疼痛難忍,則盡快就醫治療。

1 抬高疼痛處關節。若疼痛處在足部,建議在腳下墊枕頭。

2 冰敷疼痛處。建議冰10分鐘、休息10分鐘,重複冰敷到疼痛緩解。  

3 吃消炎止痛藥。痛風發作是發炎反應,需吃diclofenac類消炎止痛藥,如克他服寧錠等,依包裝上劑量服用。有胃潰瘍、腎臟病者避免服用。


提醒你

冬令進補勿過量
冬令進補時,有痛風者若吃過量,會導致症狀發作。每次吃肉類加海鮮總量勿超過1飯碗,並以青菜為主,且應避免在急性發作期吃。因肉類與海鮮烹調後,食物裡的普林都溶入湯裡,痛風者若要喝,以1碗為限。

沾醬選醬油加蔥花
油膩的沾醬吃下後會讓體內尿酸無法排出,可用醬油加蔥花代替沙茶醬。


專家說

喝茶不能預防
(新光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醫師 莊志誠)  
很多人認為喝茶可預防痛風,但喝茶利尿,不代表能降低尿酸值,多喝茶並不能預防痛風,或減緩痛風發作。

勿突然暴飲暴食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
平常尿酸值控制很好,但若突然暴飲暴食,會讓體內尿酸值突然增高,造成痛風加劇。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7-12-28 , 20:04
MissC
只吃肉 蔬果 糖尿病患併發痛風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要監測血糖值,但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榮福提醒,門診中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未注意尿酸值的變化,冬天又吃了許多高普林食物,結果引發痛風。而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則說,門診中常看到許多糖尿病患者過份限制醣類食物的攝取,連飯都不吃,導致吃肉、蔬果的量過多,但有些肉和蔬果也含高普林值、熱量過高,結果糖尿病不僅沒控制好,還併發痛風。


共病比例高
糖尿病患者會造成代謝異常,影響全身代謝性問題,而糖尿病和痛風這2種病的併發率為30到40%。何一成醫師說明,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原則是少吃高熱量、升糖指數高的食物,並不是少吃澱粉類食物,應挑選適當種類。因為澱粉類食物是人體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若過於缺乏,反而會增加肉、蔬果的攝取,除了營養失衡、血糖不穩之外,許多肉和蔬果也含有大量的普林,所以未正確控制飲食的糖尿病患,最後併發痛風的機率很高。


看食物普林值
雖然飲食中的普林值對血液中尿酸值的影響較小,最主要還是要靠吃藥控制尿酸,但如果從食物著手,可幫助控制疾病、避免惡化。除了每餐水果的份量不要吃超過1個橘子大小之外,海鮮、肉、蔬菜中有些普林含量值較高的種類也要小心,勿攝取過多,像是白鲳、仔魚、小管、牡蠣、白帶魚、干貝、豬肝、豬腸、黃豆等,所以像是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糖尿病患者最好先和營養師討論每次的攝取量。


維持血糖平穩
另外,多運動雖然可加速體內循環、代謝,但糖尿病患的運動也要控制,以免過度饑餓又吃大量食物,易讓血糖忽高忽低。何一成醫師建議,每次運動10分鐘即可,若想再多做一些,也不建議每次超過30分鐘,且應該以緩和運動為主,像是快走、慢跑、游泳等。

(Apple Daily)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8-03-08 , 18:10
MissC
火鍋大吃大喝 當心痛風上身
自由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



天氣冷,大家都愛吃火鍋,但小心吃太多肉和海鮮,加上大口喝湯,痛風發作可就不妙。衛生署台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毛愷民表示,預防痛風發作,平時需維持理想體重,飲食要避免高普林食物、適量蛋白質(蛋、奶類為佳)、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飲酒。

最近天冷,有高尿酸血症的四十多歲老李邀了一群朋友吃吃火鍋,喝喝酒,飽足一頓後,半夜時,左邊的大腳趾突然間腫痛起來,痛到受不了,連走路都有困難,原來是痛風又發作了。

毛愷民表示,平常說的「尿酸高」指的是血液中尿酸濃度高過標準值,血中的尿酸有八成是從體內,其餘是由食物中的普林代謝形成的產物,約三分之二的尿酸是經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所以體內尿酸產生太多或是經由腎臟排出的太少,就會造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狀態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後,尿酸會形成結晶鹽沈積在關節腔內,引起紅、種、熱、痛的關節炎現象,就是「痛風」;痛風常發生在三、四十歲的男性和五、六十歲的女性,如果不處理或治療,遇到誘發因素,就會反覆發作,最後會容易在關節處形成痛風石,隨著痛風石的變大,會侵蝕關節造成關節變形,如尿酸結晶鹽沈積在腎臟或泌尿道,就可能形成泌尿道結石或造成腎臟病變。

毛愷民指出,常見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有暴飲暴食(吃太多肉類和海鮮)、喝酒、喝濃肉湯汁、肥胖、過度飢餓、快速減肥、藥物、手術、感染、和放射線治療等;如果只是高尿酸血症,並沒有經常發作痛風,不一定要服用降尿酸藥物,而經常發作痛風的人,就要考慮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並且要控制在理想範圍,痛風才不易再發作。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8-03-08 , 18:11
MissC
常喝汽水吃蘋果 男易痛風
蘋果日報
【韓政燕、甯瑋瑜╱綜合報導】



一份針對美國、加拿大男性痛風的研究指出,常喝汽水等碳酸飲料及其他含糖飲料的男性,較易出現痛風症狀。

常喝含果糖飲料或常吃蘋果、柳橙等高果糖水果的男性,罹患痛風機率更高。

加拿大卑詩省大學研究人員崔英十二年前起,調查美加四萬六千名逾四十歲且無痛風病史的男性,發現十二年來出現七百五十五個痛風新病例。

分析得知每周喝五至六份(每份約八盎司)碳酸飲料者,罹患痛風機率增加二成九;每天喝一份者機率增加四成五;每天喝兩份以上者機率提高八成五。

若飲料甜味來源是果糖,或常吃蘋果、柳橙等高果糖水果的男性,罹患痛風機率更高,習慣喝低卡或低糖碳酸飲料者,不會增加得痛風機率。此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

醫:飲食習慣差所致
台灣痛風盛行率百分之二點二,男性可達百分之三點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廖學聰說,痛風最重要危險因子是遺傳與肥胖,另有高血壓、腎功能不佳、飲酒、飲食、熬夜等;糖分與普林、尿酸並無關係。
廖學聰說,愛喝含糖飲料者的飲食習慣比較不健康、較易肥胖,高油、高糖精緻飲食容易使健康亮紅燈。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說,痛風是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造成大拇趾、腳踝、腳背等關節腫脹變形;現不清楚糖類是否影響尿酸代謝排除,可能推論是攝取大量糖類後,胰島素分泌增加,間接使尿酸排泄變差。

痛風患者須知
.減少食用內臟、濃湯等高普林食物,在營養均衡下攝取低、中普林食物
.維持理想體重,不快速減肥;適度運動
.避免勞累、壓力過大、極度焦慮
.避免油炸食品,烹調應選植物油
.多喝水、避免喝酒、不暴飲暴食
.遵照醫囑定期服藥
.有痛風家族史或肥胖者,定期檢測尿酸
資料來源:廖學聰醫師、康宏銘醫師、衛生署國健局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8-03-08 , 18:11
MissC
每天兩罐汽水 痛風機率更高
時報
【黃文正綜合報導】



 喜歡喝汽水等碳酸飲料的人可得留意,根據一項研究,每天喝兩罐以上碳酸飲料的人,罹患痛風的機率,比一個月只喝一罐以下者,足足高出85%。

 這份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針對美國和加拿大地區4萬6000名40歲以上未有痛風病史的男性,進行長達12年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新診斷出痛風的病例有755件。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風濕病學家崔英(音譯)博士表示,根據受試者飲食習慣調查發現,這些新罹患痛風的病患多有喝碳酸飲料的習慣,而一周喝5到6罐以上汽水的人,痛風發作的風險明顯增高。

 最近10年,美國痛風病患增加1倍,可能與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喜歡喝汽水等碳酸飲料有關。報告指出,這是因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果糖,造成尿酸過多形成結晶鹽,沉積在關節腔內以致引發痛風。

 報告說,無糖飲料並不會造成痛風,但大量吃水果或果汁的人,罹患痛風的風險會提高,不過多吃水果和蔬菜可預防心臟疾病或中風,此研究結果恐須重新審酌。

 崔英博士建議,想要治好痛風,必須戒吃普林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紅肉或牛肉,此外最好也要減少攝取果糖。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8-03-08 , 18:12
MissC
2008.02.25  中國時報
低脂牛奶 預防痛風
張翠芬/台北報導



 那種食物可預防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發作?答案是低脂牛奶!

 ★高熱量 比高普林更危險

 許多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長期飽受飲食限制普林的禁令所苦,宏恩醫院痛風治療中心主任陳峙仰在《不再痛風的生活》新書中,對痛風提出治療新觀念,因為日本學者認為高熱量的飲食,其實比高普林食物更危險。痛風患者最新飲食觀念,應強調「低熱量食物」,含普林的食物並毋須刻意限制,以免導致營養不均衡。

 ★每周480CC 發生率降低

 另外,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顯示,每周喝兩大杯(一杯240 CC)以上的低脂牛奶,就可以降低痛風的發生機率達到24%。

 為什麼喝低脂牛奶可以預防痛風的發生?陳峙仰表示,這是因為牛奶中的乳蛋白成分,有促進體內尿酸排泄的作用。低脂牛奶本身屬於低普林食物,因此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時,可以多飲用低脂牛奶,一方面加速尿酸排瀉,一方面補充身體所需養分。

 ★全脂牛奶 沒效又發胖

 但要注意的是,「全脂牛奶」就沒有預防痛風發作的效果,可能因為全脂牛奶含有較高的脂肪,喝多會導致肥胖,肥胖又會引起尿酸值上升,抵消掉牛奶本身對於尿酸排泄的益處。

io:

Re: 天氣轉涼 防急性痛風

發表於 : 2008-03-08 , 18:13
MissC
痛風併發高血壓 危機重重 全身各處都遭痛風侵蝕
常春樂活
記者:文/林家樑
諮詢專家:林兆啟(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



痛風併發症中以高血壓較常見,由於高血壓治療藥常使用降壓利尿劑,會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此點必須注意。

曾有患者形容痛風發作的情形,有時睡前還好好的,半夜醒來便劇痛難行、不能走路,有時在膝關節、有時在腳踝,更甚者在大姆趾,紅、腫、痛、熱都齊全;上樓梯痛、下樓梯更痛,走起路來一拐一拐,偶不小心碰到患處,更不得了,痛不欲生,想必這是許多痛風患者「不能承受之痛」。

痛風是由於體內普林代謝異常,造成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不足,導致尿酸結晶沉積關節處,而引起關節腫痛的病症。它所侵襲的部位以足部的第一蹠趾骨關節最為常見,其次為足背、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指關節,皆有可能受到侵犯。

尿酸主要由普林代謝分解而來,而普林的來源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來自食物,一是來自體內的自行合成,在蛋白質攝取過多時,合成也會增加;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林兆啟指出,當尿酸蓄積在體內而發生高尿酸血症,一但尿酸發生結晶沉積在關節腔或身體其他組織即會引起疾病。

林兆啟表示,高尿酸血症的原因除了與尿酸的產生過多有關係外也和從腎臟排泄到體外的功能低下有關。痛風病人關節的滑液中可發現尿酸鹽的結晶。長期控制不良的慢性痛風患者,甚至會因為尿酸結晶的長期沉積,形成痛風石;也可能因為排泄大量尿酸而導致腎結石的產生,痛風石是尿酸結晶的沙狀沉積,可能會在手關節、足關節、耳廓、手肘等身體各部位產生。

痛風相關6大疾病

1.腎機能障礙:若長期持續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沉澱在腎臟內,造成痛風性腎病,或引起腎機能障礙;腎臟機能減退時,會造成浮腫的現象,鹽分的攝取限制在每日3~5g,蛋白質為40~50g,一定要妥善控制鹽分和蛋白質的攝取量。而腎機能障礙也會使尿酸排泄不良,造成高尿酸血症。

2.高血脂症:多數痛風患者較常暴飲暴食,且多有肥胖現象,因此合併高血脂症的很多。高血脂症飲食與痛風非常相似,但是高血脂症由於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和膽固醇值較高,必須注意脂肪及膽固醇不可攝取過多。

3.高血壓:痛風常合併發生高血壓,每日鹽分攝取量必須控制在8g以下,並避免經常攝取醃漬、罐頭等含鹽分較高的食品;因為高血壓治療藥常使用降壓利尿劑,會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因此同時有高血壓和痛風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利尿劑治療高血壓。

4.尿路結石:由於尿中的尿酸量愈多、酸鹼度愈酸,就愈容易發生結石,根據統計,痛風病患出現腎結石的機率為正常人的1000倍左右,必須多補充水分,增加排尿量或者服用小蘇打,以防止腎結石發生,並且避免使用幫助尿酸排泄的降尿酸藥物。

5.糖尿病:醫界曾對痛風病患做口服葡萄糖負荷試驗,結果發現有30~40%合併「輕症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肥胖及暴飲暴食引起胰島素感受性低所致,如果能早期就用飲食療法,並控制體重,改善胰島素的感受性,不然早晚會轉變為糖尿病。

6.缺血性心臟病:美國心臟病協會已把痛風列為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及動脈硬化的促進因子;因為痛風如未好好治療,持續的高尿酸血症會使過多的尿酸鹽結晶沈澱在冠狀動脈內,加上血小板的凝集亢進,均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展。

誤為痛風之疾病

1.腳拇趾外翻:腳拇趾極端的向外彎(向第2腳指頭)稱為拇趾外翻,主要因素除先天結構異常外,後天大都為長期穿高跟鞋,由於鞋子前端狹窄使腳趾緊挨,拇趾呈現向外彎曲,久而久之,拇趾的基部關節向外凸出,其旁邊的「滑囊」被夾在鞋與骨頭間,飽受壓迫和摩擦以致發炎。

腳拇趾外翻所引起的疼痛與痛風發作位置相同,所以常被當作痛風;此症好發於40歲以上、穿高跟鞋及日常穿鞋時間過長的女性。

2.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以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為主要症狀,全身關節都可能發生,但最常發生在膝、髖、手部關節和脊椎;因膝關節長期負荷全身重量,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部位,患者走路會感到疼痛,晨起有僵硬感,嚴重時可因關節液堆積而形成腫脹。

退化性關節炎易和痛風混淆,通常患者無法自我分辨,最好還是尋求免疫風濕科醫師確定診斷。

3 蜂窩組織炎:蜂窩組織炎是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當細菌感染已侵犯皮膚皮下脂肪層,因皮下脂肪本身的排列方式就有點像蜂窩,所以這類炎症又稱為蜂窩組織炎;它可能直接發生在傷口部位,也有可能會出現在傷口鄰近皮膚上,較常好發在臉部與腿部。

由於痛風患者的腳大拇趾關節本來就易受尿酸結晶的侵蝕,容易遭細菌感染,因此也常混淆。

4.假性痛風:假痛風好發於老年人,也是有突然發生關節痛的症狀,但這是和真痛風不同的疾病。真痛風是因尿酸沉積在腳或手大拇趾(指)關節所引起的疾病,和高尿酸血症有關,但假痛風是因關節軟骨的鈣化的疾病,常在關節的X光攝影時發現。

5.復發性風濕性關節炎:復發性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徵兆與痛風有時候非常相似,如不仔細檢查很容易誤診,治療上在發作時服用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為主,沒有症狀時無須服藥,除非關節炎經常發作,影響病患生活及困擾工作時,才可考慮使用抗風濕藥物來治療。

多喝水可防痛風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治醫師林兆啟表示,痛風的正確治療觀念不應該只是在治療一次關節的腫痛,更重要的是要預防再次急性痛風的發作,才不會讓過多的尿酸到處結晶沈澱在身體各個部位,而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

平時除了生活作息要正常,還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避免飲酒和暴飲暴食,少吃高普林的食物,並保持適當的體重、避免肥胖,「早期發現,持續治療」是面對痛風應具備的最正確觀念。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