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併用葉克膜 可延長救命時間
發表於 : 2008-01-03 , 18:17
CPR併用葉克膜 可延長救命時間
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副教授陳益祥研究發現,若有良好的CPR(心肺復甦),再搭配葉克膜(ECMO),特定情況病人即使CPR已做了超過醫界一般共識的卅分鐘,仍可持續做一些時間,再由葉克膜加入搶救,可挽回生命。醫界CPR急救時間共識,有可能因葉克膜而被改變。
一名七十二歲的老婦已CPR卅分鐘仍無自主呼吸、心跳及血壓,在CPR一刻不能停之下,「葉」醫師為患者進行鼠蹊部動脈插管。
「葉」醫師其實不姓葉,他是台大心臟外科部的主治醫師王植賢,也是該院葉克膜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台大自一九九四年引進國內第一台葉克膜,前後總計添購了五台,是全國葉克膜台數最多,使用技術最純熟的醫院。
CPR做五十七分配合 三成存活
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副教授陳益祥表示,根據「全球葉克膜登錄系統」統計,葉克膜發明至今近四十年,在與CPR的併用上(醫界稱為ECPR)成人只作了二六九例,其中,台大就佔了一三二例,成績傲視全球。
陳益祥研究發現,台大一三二名患者在接用葉克膜之前,平均已接受CPR的時間約為五十七分鐘,且存活拔管的比率高達三○%,存活出院的比例也有二六%。
陳益祥說,目前醫界對一般CPR急救時間的「共識」約卅分鐘,換言之,只要持續CPR半小時患者仍無自主呼吸、心跳、血壓,醫師便可「仁至義盡」地宣布急救無效。而且,即使是與醫院外CPR相較、急救效率相對較高的院內CPR,存活率也只有一五%至一七%。
陳益祥說,根據他針對十年來在台大接ECPR的成人患者研究發現,CPR卅或四十五分鐘再接用葉克膜的死亡率差別不大,但一旦CPR超過六十分鐘,死亡率將大幅上升,所以,他建議的參考時間大概就是一小時。
但他強調,ECPR的適用門檻很高,尤其是嚴重內外傷出血、腦中風、癌症末期患者更應視為「禁忌」,不是每個人都合適,須經醫師判斷。

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副教授陳益祥研究發現,若有良好的CPR(心肺復甦),再搭配葉克膜(ECMO),特定情況病人即使CPR已做了超過醫界一般共識的卅分鐘,仍可持續做一些時間,再由葉克膜加入搶救,可挽回生命。醫界CPR急救時間共識,有可能因葉克膜而被改變。
一名七十二歲的老婦已CPR卅分鐘仍無自主呼吸、心跳及血壓,在CPR一刻不能停之下,「葉」醫師為患者進行鼠蹊部動脈插管。
「葉」醫師其實不姓葉,他是台大心臟外科部的主治醫師王植賢,也是該院葉克膜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台大自一九九四年引進國內第一台葉克膜,前後總計添購了五台,是全國葉克膜台數最多,使用技術最純熟的醫院。
CPR做五十七分配合 三成存活
台大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醫學院副教授陳益祥表示,根據「全球葉克膜登錄系統」統計,葉克膜發明至今近四十年,在與CPR的併用上(醫界稱為ECPR)成人只作了二六九例,其中,台大就佔了一三二例,成績傲視全球。
陳益祥研究發現,台大一三二名患者在接用葉克膜之前,平均已接受CPR的時間約為五十七分鐘,且存活拔管的比率高達三○%,存活出院的比例也有二六%。
陳益祥說,目前醫界對一般CPR急救時間的「共識」約卅分鐘,換言之,只要持續CPR半小時患者仍無自主呼吸、心跳、血壓,醫師便可「仁至義盡」地宣布急救無效。而且,即使是與醫院外CPR相較、急救效率相對較高的院內CPR,存活率也只有一五%至一七%。
陳益祥說,根據他針對十年來在台大接ECPR的成人患者研究發現,CPR卅或四十五分鐘再接用葉克膜的死亡率差別不大,但一旦CPR超過六十分鐘,死亡率將大幅上升,所以,他建議的參考時間大概就是一小時。
但他強調,ECPR的適用門檻很高,尤其是嚴重內外傷出血、腦中風、癌症末期患者更應視為「禁忌」,不是每個人都合適,須經醫師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