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1)
作者﹕王元甫 中醫師
糖尿病一般分成三大類:第1型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和其它特殊類型。
根據統計,在台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糖尿病是屬於第2型,而其中百分之八十的病人體形是肥胖的。值得我們注意,第2型糖尿病如果能早期治療是有可能根治的;但是如果病情拖延或者治療失當,使得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功能衰竭,那麼就必須終生依賴胰島素的注射。
第2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所共同決定的。遺傳是與多種基因有關,而環境則與肥胖有很大的相關性。在病態生理方面,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胰島素抗拒性和胰島素分泌缺陷,而這兩個原因又主要分屬於糖尿病的不同階段。胰島素抗拒性是周邊組織細胞(脂肪、肌肉、肝臟)因胰島素受體的不敏感性使得血糖無法正常被組織細胞所利用。
第2型糖尿病的病態生理發展通常可分為四個階段:
(1)前期:胰島素抗拒性出現,血中胰島素濃度上升(因β細胞的代償作用,胰島素分泌增加),但此時血糖 正常,一般沒有症狀。
(2)初期:胰島素抗拒性加劇,血中胰島素濃度依然增高,但葡萄糖耐受性降低,使得飯後血糖增高。
(3)中期:胰島素抗拒性持續增加,但胰島素的分泌則開始下降(因β細胞的變性致使失去代償作用),引起空腹高血糖及明顯的糖尿病症狀。
(4)後期:β細胞功能衰竭,必須長期依賴胰島素注射。
很多第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或許會有輕微的倦怠感),必須靠空腹血糖篩檢才能診斷出來。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的存在,就必須積極尋找是否有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因為肥胖的人即使沒有糖尿病,也常有胰島素抗拒性和高胰島素血症(此即代謝症候群),而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就會因而增加。(續)
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
Re: 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
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2)
作者﹕王元甫 中醫師
中醫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就是結合西醫對糖尿病病態生理的研究成果,加入到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中,擬定出治療糖尿病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降血糖: 降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要求。降血糖可以預防和減緩糖尿病小血管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證型與所用藥方一般可分為下列六個基本型:
(1)肺熱津傷證用消渴方加減,
(2)胃熱熾盛證用玉女煎加減,
(3)氣陰虧虛證用清心蓮子飲加減,
(4)腎陰虧虛證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5)陰陽兩虛證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6)腎陽虛衰證用真武湯加減。
另外還可依據證型選用經動物或臨床實驗證明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藥:
(1)補氣降糖中藥─人參、黨參、黃耆、白朮、蒼朮、山藥、茯苓;
(2)滋陰降糖中藥─地黃、玄參、麥冬、天冬、玉竹、黃精、何首烏、枸杞子、女貞子;
(3)清熱降糖中藥─知母、黃柏、黃連、天花粉、地骨皮、桑白皮;
(4)其它降糖中藥─葛根、丹參、澤瀉、五味子、山茱萸等。
血糖太高降不下來時,通常還要考慮到促使血糖升高的加重因素。在西醫講就是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亢進抑制了胰島素的分泌及其作用;在中醫講就是熱象,而針對胃熱、大腸熱、肺熱、心火或肝火分別加以清解治療,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步改善胰島素抗拒性: 胰島素抗拒性是第2型糖尿病的核心問題。一般西醫常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來降血糖,雖然短時間能使血糖快速降低,但是並不能根本解決胰島素抗拒性的問題;長期使用反而會加速β細胞功能的衰竭,也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增加心腦血管病變的機會。
根據中醫臨床研究,胰島素抗拒性可表現為虛證或實證。在虛證方面,陰虛熱盛型胰島素抗拒性較輕,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胰島素抗拒性較重。
換言之,不同證型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島素抗拒性有一定的規律性,亦即隨著證型由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的演變,胰島素抗拒性會隨著虛損的加重而更加明顯。
另外胰島素抗拒性也可以表現為實證,特別是痰濁型特別多見。痰濁與胰島素抗拒性、代謝症候群和肥胖有很大的關聯性。痰濁可分為痰濕證和痰熱證。痰濕證可選二陳湯加減;而痰熱證可用黃連溫膽湯加減。痰濁又常與血瘀互結,所以還要加用活血化瘀、行氣導滯等藥物。
第三步減肥:根據西醫研究的發現,百分之八十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降血糖雖然能減緩糖尿病小血管的併發症,但是對於大血管併發症的降低則效果有限。
1988年Reaven教授提出X症候群(現在稱爲代謝症候群或胰島素抗拒性症候群),首先將腹部中心型肥胖和胰島素抗拒性、高胰島素血症、葡萄糖耐受性降低(甚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多項臨床特徵相聯繫。
這是臨床上的一大發現,這使得減肥成為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解決方法。中藥和針灸減肥都有療效顯著、不易復胖、可根本改善病人體質和調和各臟腑系統功能的優點。
第2型糖尿病如果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是有可能治癒的。中醫治療除了降血糖外還要針對胰島素抗拒性和肥胖的問題一併根本解決。這三個步驟就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刊載完畢)
作者﹕王元甫 中醫師
中醫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就是結合西醫對糖尿病病態生理的研究成果,加入到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中,擬定出治療糖尿病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降血糖: 降血糖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要求。降血糖可以預防和減緩糖尿病小血管的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證型與所用藥方一般可分為下列六個基本型:
(1)肺熱津傷證用消渴方加減,
(2)胃熱熾盛證用玉女煎加減,
(3)氣陰虧虛證用清心蓮子飲加減,
(4)腎陰虧虛證用六味地黃丸加減,
(5)陰陽兩虛證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6)腎陽虛衰證用真武湯加減。
另外還可依據證型選用經動物或臨床實驗證明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藥:
(1)補氣降糖中藥─人參、黨參、黃耆、白朮、蒼朮、山藥、茯苓;
(2)滋陰降糖中藥─地黃、玄參、麥冬、天冬、玉竹、黃精、何首烏、枸杞子、女貞子;
(3)清熱降糖中藥─知母、黃柏、黃連、天花粉、地骨皮、桑白皮;
(4)其它降糖中藥─葛根、丹參、澤瀉、五味子、山茱萸等。
血糖太高降不下來時,通常還要考慮到促使血糖升高的加重因素。在西醫講就是交感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亢進抑制了胰島素的分泌及其作用;在中醫講就是熱象,而針對胃熱、大腸熱、肺熱、心火或肝火分別加以清解治療,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步改善胰島素抗拒性: 胰島素抗拒性是第2型糖尿病的核心問題。一般西醫常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來降血糖,雖然短時間能使血糖快速降低,但是並不能根本解決胰島素抗拒性的問題;長期使用反而會加速β細胞功能的衰竭,也會造成高胰島素血症,增加心腦血管病變的機會。
根據中醫臨床研究,胰島素抗拒性可表現為虛證或實證。在虛證方面,陰虛熱盛型胰島素抗拒性較輕,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胰島素抗拒性較重。
換言之,不同證型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胰島素抗拒性有一定的規律性,亦即隨著證型由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的演變,胰島素抗拒性會隨著虛損的加重而更加明顯。
另外胰島素抗拒性也可以表現為實證,特別是痰濁型特別多見。痰濁與胰島素抗拒性、代謝症候群和肥胖有很大的關聯性。痰濁可分為痰濕證和痰熱證。痰濕證可選二陳湯加減;而痰熱證可用黃連溫膽湯加減。痰濁又常與血瘀互結,所以還要加用活血化瘀、行氣導滯等藥物。
第三步減肥:根據西醫研究的發現,百分之八十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降血糖雖然能減緩糖尿病小血管的併發症,但是對於大血管併發症的降低則效果有限。
1988年Reaven教授提出X症候群(現在稱爲代謝症候群或胰島素抗拒性症候群),首先將腹部中心型肥胖和胰島素抗拒性、高胰島素血症、葡萄糖耐受性降低(甚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多項臨床特徵相聯繫。
這是臨床上的一大發現,這使得減肥成為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解決方法。中藥和針灸減肥都有療效顯著、不易復胖、可根本改善病人體質和調和各臟腑系統功能的優點。
第2型糖尿病如果能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是有可能治癒的。中醫治療除了降血糖外還要針對胰島素抗拒性和肥胖的問題一併根本解決。這三個步驟就是中醫治療糖尿病的新方法。(刊載完畢)
Re: 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
uho
uho編輯部
根據衛生署的追蹤,在診所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家,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檢視,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指標是糖化血色素 (HbA1c),代表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百分之七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百分之六點五,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百分之八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此外,歐美將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患,嚴格要求病患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因為糖尿病患者合併血壓控制不良,進一步併發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是血壓正常糖尿病患者的二到三倍。
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一.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二.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三.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
杏儒中醫診所 蔡醫師指出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堙A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
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透過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
蔡醫師表示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
臨床上利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加上現代醫學辨病論治,可以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初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控制不好,常可見到飯前血糖300多,甚至到500多還不以為意,或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者亦不在少數。加入中醫治療後皆可控制良好,飯前血糖90~100,糖化血色素穩定在5左右,西藥降血糖藥也逐步減量,甚至連原來只能注射胰島素控制的患者,也可以逐步減低注射劑量。有不少患者經過逐步改善過程後,已經完全不需依賴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控制了,甚至連中藥也逐漸減量,改用飲食治療,使生活品質提高不少。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uho
uho編輯部
根據衛生署的追蹤,在診所就診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老人家,即使以最寬鬆的標準檢視,仍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控制不良。糖尿病控制指標是糖化血色素 (HbA1c),代表患者最近三個月的血糖波動幅度,美國訂為百分之七以下為良好,歐洲則訂為百分之六點五,但在台灣,即使是放寬標準,訂為百分之八以下,仍有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及格,表示血糖控制情形極須改進。此外,歐美將糖尿病合併高血壓的病患,嚴格要求病患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5mmHg以下,因為糖尿病患者合併血壓控制不良,進一步併發糖尿病腎病變的風險,是血壓正常糖尿病患者的二到三倍。
糖尿病,中醫古稱為『消渴病』,是以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接受力減弱所引起的高血糖狀態,進一步表現為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的病症。發病年齡不限,但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所以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穩定血糖,進而恢復其自體調節能力更顯重要。
傳統中醫將糖尿病依『消渴病』的分類,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一.上消症:飲水多而小便少,水消於上,屬肺燥。二.中消症:食穀多而大便堅,食消於中,屬胃熱。三.下消症:飲水隨飲便下,飲水一斗,小便一斗,小便味甘而白濁,屬腎虛。
杏儒中醫診所 蔡醫師指出血糖高,血管內滲透壓增加,促使細胞內水分順著濃度梯度擴散進入血管堙A造成細胞內脫水,造成口渴感。中醫常用處方如:清心蓮子飲、丹溪消渴方、白虎加人參湯、沙參麥冬湯等,滋陰潤肺祛火,可以調節血糖穩定度,解除細胞內脫水現象,進一步改善血糖被利用率而改善糖尿病。
血糖高,但細胞卻無法透過胰島素的幫助取得葡萄糖,細胞處在相對飢餓狀態,能量持續耗損,食量增加卻無濟於事。中醫常用處方如:玉女煎、甘露飲、中消黃耆湯、理中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等,益氣養陰化濕潤燥,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降低能量損耗,進而解除胰島素的分泌壓力,穩定糖尿病。
蔡醫師表示血糖濃度超過180mg/100ml時,腎臟中負責將葡萄糖從尿液再吸收回血液中的攜帶者已飽和,所以開始出現尿糖,滲透壓增加,所以水分隨著葡萄糖從尿液中排泄,造成多尿。中醫常用處方如:六味地黃丸、玉女煎、二至丸、金匱腎氣丸、真武湯、杞菊地黃丸等,滋脾腎化濕濁,可以幫助腎臟的再吸收功能,降低尿糖穩定血糖,進而降低糖化血色素,緩和腎臟負擔。
臨床上利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加上現代醫學辨病論治,可以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初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控制不好,常可見到飯前血糖300多,甚至到500多還不以為意,或者合併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者亦不在少數。加入中醫治療後皆可控制良好,飯前血糖90~100,糖化血色素穩定在5左右,西藥降血糖藥也逐步減量,甚至連原來只能注射胰島素控制的患者,也可以逐步減低注射劑量。有不少患者經過逐步改善過程後,已經完全不需依賴口服或注射降血糖藥控制了,甚至連中藥也逐漸減量,改用飲食治療,使生活品質提高不少。只要患者能正視糖尿病,配合醫師處方與指示,就可以讓糖尿病患者過得更輕鬆更自在,也使得糖尿病不再是人見人怕的不治之症。
Re: 中醫治療糖尿病─三步驟新方法
研究:太極運動有助於對抗糖尿病
中央社
巴黎一日法新電
兩項分別在台灣和澳洲進行的研究報告今天公佈,結果顯示,在中國和全世界有數千萬人從事的太極運動,有助減輕第二型糖尿病癥狀。
在這兩項實驗中,在三個月期間,每星期練習數個小時太極運動的糖尿病人,相較於控制組病人,病情有明顯改善。
所謂第二型糖尿病是病人體內未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胰島素在人體將葡萄糖轉變為能量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據估計,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在全世界有兩億五千萬人。第二型糖尿病可能引發眼盲、腎衰竭、高血壓和心臟病。
研究人員並且指出,其他形式的適度運動也顯示有助於控制病情。
但是由布朗所領導的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小組說:「太極運動可能比在健身房內的一些運動更容易學,而且也不需要任何複雜或昂貴的設備。」
由台灣楊崑德醫師所領導的實驗,針對太極運動對T輔助細胞的影響進行了十二週的研究計劃,研究對象是三十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和三十位同年紀的健康人。
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要素,它能產生包括間白素在內的強大化學物質。間白素在人體對外來入侵者產生的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
楊醫師的研究結果,糖尿病人紅血球中的醣化血色素明顯下降。
在澳洲為期十二週的太極和氣功實驗中,十一名中老年研究對象的血糖值和「新陳代謝併發症」也有明顯改善。
中央社
巴黎一日法新電
兩項分別在台灣和澳洲進行的研究報告今天公佈,結果顯示,在中國和全世界有數千萬人從事的太極運動,有助減輕第二型糖尿病癥狀。
在這兩項實驗中,在三個月期間,每星期練習數個小時太極運動的糖尿病人,相較於控制組病人,病情有明顯改善。
所謂第二型糖尿病是病人體內未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胰島素在人體將葡萄糖轉變為能量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據估計,第二型糖尿病病人在全世界有兩億五千萬人。第二型糖尿病可能引發眼盲、腎衰竭、高血壓和心臟病。
研究人員並且指出,其他形式的適度運動也顯示有助於控制病情。
但是由布朗所領導的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小組說:「太極運動可能比在健身房內的一些運動更容易學,而且也不需要任何複雜或昂貴的設備。」
由台灣楊崑德醫師所領導的實驗,針對太極運動對T輔助細胞的影響進行了十二週的研究計劃,研究對象是三十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和三十位同年紀的健康人。
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組成要素,它能產生包括間白素在內的強大化學物質。間白素在人體對外來入侵者產生的反應中扮演關鍵角色。
楊醫師的研究結果,糖尿病人紅血球中的醣化血色素明顯下降。
在澳洲為期十二週的太極和氣功實驗中,十一名中老年研究對象的血糖值和「新陳代謝併發症」也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