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29
MissC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中時
張朝欣/雲林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皮膚科醫師黃建仁,一年來共診治一千五百個疥瘡病患,為台中地區的五倍以上,數量非常驚人。黃建仁昨日提出警告,約每十五年一次的疥瘡大感染,很有可能會在雲林縣引爆,值得民眾注意。

 「下腹、屁股處好癢,還有小紅點,可能是冬天皮膚乾燥過敏吧!」民眾皮膚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感染疥瘡,黃建仁去年初每周一次門診,一年下來竟有一千五百個病例,平均每次門診有卅個病患。

 疥蟲引起皮膚劇癢 易誤為過敏

 黃建仁表示,疥瘡是由疥蟲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一旦感染,皮膚上會出現紅色小丘疹,疹尖有時可見小水泡或小膿泡,此時皮膚會出現劇癢,夜晚特別嚴重。患者經常因不斷抓癢而導致皮膚破裂,繼而造成細菌感染或濕疹。

 黃建仁指出,疥蟲是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蟲,主要是經由接觸感染,包括皮膚直接接觸、共用毛巾、床單、棉被等,小紅點通常出現在皮膚皺摺或柔軟處,如下腹、下腋、屁股、手腳指縫、關節屈側、陰部等。

 無關衛生習慣好壞 團體很難防

 黃建仁表示,學校、軍隊、監獄等群體性生活方式,最容易感染疥瘡。一旦感染,很快就會傳染給周遭的人,即使衛生習慣良好的人也可能被感染,非常難防範。感染疥瘡後,須依醫師指示塗抹抗疥藥,患者在洗澡後用藥膏塗抹全身,衣物、床單則需用熱水煮過再清洗。

 黃建仁說,疥瘡會產生劇癢,有可能被誤診為皮膚過敏,雲林沿海地區出現大量疥瘡病患,可能是民眾普遍沒有就醫習慣,加上以為是過敏,不以為意,延誤就醫,因而不斷傳染。

 一年一千五百病例 高於其他區

 黃建仁表示,他在中國醫藥大學台中附設醫院,平均一天不到一個疥疹病例,但在北港媽祖醫院平均一天卻有卅個病例,估計雲林沿海地區疥瘡患者數量為其他地區五至十倍。

 黃建仁說,依過去經驗,約每十五年便會出現疥瘡大流行,雲林沿海地區疥瘡病例異常,極可能引爆大感染,呼籲民眾一旦皮膚搔癢並出現小紅點,應立即就醫。


io:

Re: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30
MissC
接觸就感染 有人買成藥亂塗 海口人較少就醫 延誤防治
中時
張朝欣/雲林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病患大多來自北港、水林、麥寮、台西、褒忠、元長等沿海地區十一鄉鎮;出現大量疥瘡病例,醫師黃建仁推測可能是民眾較無就醫習慣,導致持續傳染,與個人衛生習慣無關。

 媽祖醫院皮膚科醫師黃建仁表示,疥蟲需依附人體才能生存,只要接觸便會被傳染,即使個人衛生習慣良好的民眾,也有可能因外出住宿、跟他人互動接觸而感染,與從事行業、工作地點沒有關連。

 雲林沿海地區民眾較無就醫習慣,發現皮膚搔癢,有人不以為意,到藥局買成藥自己塗抹治療,大多是癢到受不了才會就醫,延誤防治時機,期間不斷傳染給周遭親友,病患才會一直沒有減少。

 黃建仁指出,疥瘡雖然會造成劇癢,甚至引發濕疹,但是並不會引起其他身體上的不適,因此許多患者不會立即就醫,經常是感冒就醫時順便詢問醫師,才發現自己感染疥瘡。

 一般而言,若家裡有人感染疥瘡,其他家人感染機率極高,若再經常出入學校、三溫暖等公共場所,疥瘡將以倍數成長,造成區域性,甚至全國性大流行。


io:

Re: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31
MissC
惱人小紅點 新「七年之癢」
中時
張朝欣



 疥瘡主要是經由接觸傳染,有部分病患在醫師詢問下,並沒有與可能傳染對象接觸,最後才發現是因性行為而被傳染,醫界因此戲稱所謂「七年之癢」,便是出軌感染疥瘡造成的。

 疥瘡經由疥蟲感染,為一般傳染病,並非法定傳染病。疥蟲的成蟲比針頭還小,肉眼無法看見,而疥蟲寄生在皮膚角質層,寄居皮下組織,其卵與糞便是引發劇烈搔癢的主要原因。

 一旦皮膚搔癢難耐,且出現紅色小點,極有可能就是感染疥瘡,小紅點被抓破後,結痂留下深色斑點。

 成年人的疥瘡大多出現在頸部以下,但兒童因抵抗力較弱,臉上也有可能長出疥瘡。

 一般醫師藉由問診,即可研判是否感染疥瘡,但其病狀與過敏頗類似,若要完全確定,只要刮下少許皮屑,以顯微鏡觀看是否有疥蟲或卵即可。治療方法則是塗抹抗疥藥,或是將衣物用沸水煮過再清洗,並不難治療。

 疥瘡潛伏期為兩星期至一個月,且貓狗等寵物也可能成為疥瘡傳染媒介,因此感染者要回想之前曾去過何處,與什麼人或動物接觸過,日後盡量避免再去相同地方,以免再度感染。

 由於有部分個案是患者出軌與異性發生性行為感染,醫界因此為「七年之癢」下了新註解,指出軌者因身體接觸感染疥瘡,才會出現搔癢症狀。

io:

Re: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32
MissC
發癢難耐 還以為得怪病 當年 抗疥藥膏差點不夠用
中時
張朝欣/雲林報導



 「就像牙痛不會致命,痛起來卻是痛到喊救命!」感染疥瘡同樣不會致命,卻可能讓患者生活大亂。曾有一名男性患者因疥瘡全身發癢,以為得了怪病,差點得憂鬱症;另有夫妻因疥瘡互相猜疑,家庭不得安寧,實在不可小覷。

 北港媽祖醫院皮膚科醫師黃建仁表示,疥瘡感染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發生全國性大流行。據資料顯示,十五年是大流行的平均值。他記得十五年前曾發生疥瘡大感染,當時各醫院求診患者大排長龍,抗疥藥膏差點不夠用。

 黃建仁指出,疥瘡患者通常會以為是皮膚過敏,不會馬上就醫,等到長出小水泡或小膿皰才覺得事態嚴重,不過有些不喜歡上醫院的民眾,會隨便買成藥吃,或是聽信偏方,結果愈弄愈嚴重,甚至出現皮膚潰爛情況。

 黃建仁指出,昨天門診,仍有十餘名疥瘡患者,士農工商都有,連醫護人員也無法倖免,主要是疥瘡傳染性太強了,只要稍有肌膚接觸,便可能「中獎」﹔洗手也沒有用,只能靠高溫與長時間隔離才能殺死疥蟲。

 有一位五十幾歲農夫手指間長了疥瘡,以為種田時摸到不乾淨的東西,拿了家裡的膏藥隨便塗抹。後來疥瘡擴散到腋下、陰部,他以為得了怪病,又不好意思告訴家人,整天悶悶不樂,差點得了憂鬱症。

 最後家人把他拉到醫院,經過檢查,農夫得知是小毛病,破涕為笑,對醫師說:「以後不敢再鐵齒了,有病就到醫院看看,當作是上保健課。」

 也有患者以為疥瘡是皰疹,夫妻一方感染後傳給對方,結果雙方疑神疑鬼,懷疑對方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事後得知是疥瘡;但又知道疥瘡也可經性行為傳染,搞得家庭雞飛狗跳,沒有七年之癢卻因疥瘡而互相猜疑,真是害人不淺。


io:

Re: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33
MissC
疥瘡15年大感染來了? 醫生:感染儘速就醫,不容小覷!
東森
記者徐敬芸/台北報導



中部傳出疥瘡流行的情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媽祖醫院最近一年收了一千五百個病患,醫師警告十五年一次大感染,恐怕在雲林引爆。甚至有病患去了中部旅遊,回來發現感染疥瘡。醫生提醒,如果發現身上出現紅斑奇癢無比,最好到皮膚科就醫,不要自行擦藥,以免感染惡化。

女子的手上都是紅點點,乍看之下跟過敏沒兩樣,不過怎麼治療卻都不見效果,最後醫師用顯微鏡看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疥蟲在搞鬼。不規則的軌跡,就是疥蟲爬過的痕跡,黑色的小點點則是疥蟲。

國泰皮膚科醫師許哲豪:「晚上會癢到睡不著覺,一直去抓,到最後連手肘、腋下都開始癢,經由皮膚的抹片,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疥蟲的卵,疥蟲的本身。」

用顯微鏡放大100倍,疥蟲八隻腳清楚可見,模樣有些嚇人,怎麼會跑到妙齡女子的身上?原來這名20歲的女子,前一陣子到中橫去旅遊,在民宿裡住了兩三個晚上,回家後雙手就癢的不得了,還被當成是濕疹。

國泰皮膚科醫師許哲豪:「如果說他反覆的一個搔抓,就是他已經有疥蟲感染,如果他有搔抓,如果搔抓傷口照顧不當,細菌跑進去,當然會誘發蜂窩性組織炎。事實上,最常造成是一個反覆的癢疹,如果沒有辦法處理好,變成長期的失眠,或是造成群體的感染。」

幸好經過藥物治療,女子手癢的狀況已經控制。醫師表示,疥蟲非常喜愛潮濕溫暖的環境,一旦被附著,會其癢無比,而且傳染力驚人,民眾下回外出旅遊,環境衛生可得多留意。

io:

Re: 15年一次疥瘡大感染 恐在雲林引爆

發表於 : 2008-01-11 , 20:34
MissC
是疥瘡或溼疹? 醫師:容易發現在皮膚皺摺、隱密部位
東森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雲林地區中國醫藥大學北港媽祖醫院近來疥瘡感染人數暴增,最近一年便收了1500個病患,引起醫師擔憂恐造成15年來的大流行。皮膚科醫師指出,如果身上出現搔癢紅疹,或小水痘,親近的人也有類似相同症狀時,應盡速就醫,可以預防性投藥,用硫磺精洗澡,避免感染擴散。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11)天表示,一般人容易將疥瘡誤以為過敏,不斷搔癢嚴重至皮膚破裂,進而導致細菌感染或濕疹,除應盡速就醫,平日應特別留意個人衛生。


三總皮膚科主治醫師趙昭明指出,「疥瘡」主要是由疥蟲感染引起,典型的症狀為皮膚劇癢,在夜晚蓋棉被的溫暖下搔癢愈嚴重,嚴重甚至會抓破皮,出現很小的水泡、膿皰,特別容易現在會陰部、生殖器、腹部等皺摺及隱密處。


對於中部疑似爆發疥瘡大流行,趙昭明說,在他的門診中偶爾也可以看到幾例,他說,疥瘡是種普通的疾病,只不過容易經由接觸傳染,就有男性在睪丸、陰莖部位,長出肉芽結節,奇癢無比,會不斷搔抓來求診。


除人與人間的親密接觸,疥蟲還會寄生在野貓、野狗身上,造成接觸的傳染性高,因此在人群聚集的監獄、安養院及幼稚園裡,容易引發大流行。


醫師表示,若患者在皮膚皺摺處發現小小丘疹、水泡,而親密家人也有類似症狀,可以採用預防性投藥,以硫磺精泡澡,避免身體接觸,衣物也應適當隔離;疾管局也提醒,患者治療前2天的使用過的衣褲、床單、被單可以攝氏60度以上的熱水燙過,或用烘乾機的高溫熱風烘過、熨斗燙過一遍亦可,幫助殺滅病菌。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