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
【馮惠宜台中報導】
冬末初春是猩紅熱流行季節,署立台中醫院近來連續收治兩名患者,患者都經過2到3個醫師才確診,醫師提醒,由於它的症狀與感冒類似,如果治療不徹底或未正確診斷,會引起急性風濕熱、風溼性心臟病與急性腎絲球炎等疾病,不能不慎。
台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陳敏恭表示,冬末至初春正是猩紅熱蠢蠢欲動季節,院內最近連續收治兩例腥紅熱病例,一為8歲的龍小妹,另一個則是7歲5個月大的曾小弟,兩個人因為從小就有鼻子過敏的症狀,使得家長和初診醫師誤診為感冒,直到4天後出現紅疹,再次就醫才發現有異。
未接受完整的抗生素治療
這兩位小朋友後來接受治療後,不再發燒,身上的疹子雖越來越癢但也逐漸消退,經喉嚨培養後證實是A型鏈球菌引起的猩紅熱。
猩紅熱一直是法定傳染病,4到8歲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猩紅熱是由A型鏈球菌所引起的,潛伏期為1至4天。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喉嚨痛、草莓舌和沙粒狀會癢的皮疹。皮疹是由鏈球菌的紅斑毒素所引起,在開始發燒24小時左右就發生,最先出現在頸部再擴展到胸部與四肢。臉部會潮紅,口周圍泛白。疾病在一周後,患者的手指及手掌可以出現脫皮。
陳敏恭指出,猩紅熱最可怕的地方,是如果治療不徹底或是未正確診斷,有部分患者可能發病1至4周間,會引起急性風溼熱、風溼性心臟病,急性腎絲球腎炎等疾病,還曾有病人因為未接受完整的抗生素治療,併發風溼性心臟病,為防此心衰竭,此後每3個月要注射盤尼西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