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廣播
趙經邦
看病要不要找名醫一直是民眾的迷思。台大醫學博士、美國賓州大學血液腫瘤科臨床副教授、張之申表示,大家搶看名醫,結果名醫一診就要診斷上百個病人,而名醫通常專精於某一科,任何疾病都往自己擅長的思考。建議民眾身體不適,要尋求EQ高、態度溫和的良醫,而不是執迷於名氣大的名醫。
生病讓人脆弱,生了病都希望有神醫對症下藥,回復健康。如果生的不是小病,到大醫院找名醫可能是一般直覺。名醫指的是知名度高的醫生,但名醫在成名之後卻不一定是好醫生。本身也是醫師的的台大醫學博士、張之申,應原水文化出版社邀請,寫了一本”一定要看名醫嗎”,希望題供民眾了解求醫之道。張之申表示,國內的醫學教育要求醫學院學生畢業之後要獨當一面,但是這可能導致醫師習慣以專業藐視病患和護理人員,然而好的醫師要有高EQ、要能回答病人的疑問、要能讓病人理解疾病的狀況,只有醫病溝通無礙,誤診的情況才會降低。
張之申分析,醫療疏失大致歸因於診斷錯誤、治療疏失、用錯藥物、認錯病人、醫療體系結構、以及醫院沒有團隊精神。病人要自保,除了要找良醫,醫病之間的溝通,病患也有一部份的責任。名醫不需否定,但是良醫才能救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