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發表於 : 2008-04-25 , 14:51
MissC
2008.04.25  中國時報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朱立群/台北報導



 一位小5女生1周補習3天,周末還要上音樂班學拉大提琴,日前抱怨脖子緊、頭暈、胸脹、腹痛,家長以為家中有女初長成,但醫生診斷發現,竟是因為課業壓力大、寫功課、拉琴姿勢不正確,導致上肩與背部肌肉拉傷,與青春期無關。

 三軍總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謝明福表示,該名小女孩屬典型筋膜疼痛症候群,常見症狀有:局部肌肉痠痛僵硬、眼睛疲勞、頭痛、頭暈、呼吸不順、耳鳴等,一般多採復健方式治療。

 謝明福指出,日前還有一位30歲女性上班族,長期、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使用同一部位打電腦的結果,也導致肩頸肌肉拉傷,不但推拿無效,也無法經常請假接受復健治療。謝明福說,採用「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數次,即可解決痠痛困擾,不需數周至數月治療。

 謝明福在三總開設「肩頸背痛特別門診」實施上述療法,為復健無效或無暇復健的病患,提供「另類復健療法」。他表示,這種治療方式,在美國已大受歡迎。

 謝明福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好發於長時間工作者,搬抬重物的勞工也常有此困擾。此外,運動員若暖身不夠,或經常倚賴某塊肌群施力,也會導致肌筋膜疼痛,如「網球肘」等便時有所聞。

 但謝明福提醒,孕婦、患有精神疾病、意識不清、服用抗凝血藥物或食品(包括阿斯批靈及銀杏)等患者,不宜接受此另類療法。

 此外,此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目前並無健保給付,每次療程約需600元,視「激痛點」數目及部位而定。

io:

Re: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發表於 : 2008-04-25 , 14:52
MissC
2008.04.25  中國時報
針極肌肉內電刺激
朱立群



 所謂「針極肌肉內電刺激」,類似「中醫針灸西用」。謝明福解釋說,找出肌肉拉傷的「激痛點」後,施以針灸及單極放電,每次治療10至15分鐘,每周至多進行2次,最快1周內可讓疼痛症狀改善。

 但此療法又與針灸電療不同。他表示,針灸電療是整支針都帶電,但針極肌肉內電刺激只在針尖放單極電,不適感較低。

io:

Re: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發表於 : 2008-04-25 , 14:53
MissC
2008.04.25  中國時報
電針馬殺雞 療程後需休息
朱立群/台北報導



 雖然「針極肌肉內電刺激」療法可以省去長期復健耗費的時間,但接受電刺激前,必須接受完整的身體理學檢測,排除骨骼、關節、神經等問題,才能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此外,三總復健部醫師謝明福表示,病人還須視症狀接受尿液常規化、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並非拿針就扎。

 「針極肌肉內電刺激」道理不複雜。謝明福說,「激痛點」就是肌肉過度勞動或拉傷的結果,藉由插針,直接深探激痛點,再透過放電,猶如直接幫「激痛點」馬殺雞,可讓激痛點放鬆壓力。

 但有些病人對長達5公分的針具有恐懼感,打死都不肯接受扎針。謝明福表示,此情況下,可改以直線偏極光治療,用近紅外線打到皮下5公分處,也可產生類似針灸電療的效果。

 無論肌肉內電療或光療,謝明福強調,每次療程結束後應讓傷部休息,切莫再使其操勞過度,否則剛馬殺雞完的肌肉立刻勞動,只會讓「激痛點」更痛,治療也失去效力。

io:

Re: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發表於 : 2008-04-25 , 15:11
MissC
現代人天天掛網 頸因性頭痛上身
自由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



頭痛是很多人曾遇到過的問題,衛生署台南醫院復健科主任陳扶文表示,由於現代人生活緊張、資訊爆炸、工作壓力大,尤其是低頭伏案、電腦使用者在長時間重複累積下,很容易出現頸椎不舒服,引發頸因性頭痛。

陳扶文表示,頸因性頭痛導因於頸部的肌肉、關節或神經受壓迫所引起。早在1995年就有研究報告指出,上頸椎關節錯位和頭痛有關,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也發現,頸椎疾病和頭痛的關係非常密切。

頸因性頭痛的特徵包括,頭痛為單側,不會換邊、頸部活動度變差、頭痛會因頸部活動,或頸部姿勢不當,與枕骨下區的壓力而惡化、會伴隨頸部與上臂疼痛、疼痛會由頸部傳至前額與眼、疼痛強度為中等,但不會到頭痛欲裂的程度;也可能會伴隨噁心、嘔吐、頭暈、畏光、畏聲、吞嚥困難,或同側眼睛視力模糊等情形。

陳扶文表示,疑似頸因性頭痛的病人,必須先排除頸部血管引發的可能性,再積極復健治療。治療時,除了口服藥物、針灸、局部注射、電熱治療外,也應找出每個病人所特有的促發因子,並加以處理有問題的部分,特別是頭部或身體的動作會造成症狀加重的病人。

治療的方式包括,關節鬆動、壓痛點壓迫、拉筋及軟組織放鬆,尤其是枕下部位;必須改善不良姿勢或工作環境、錯誤的人體工學,以及會加重頸部負擔的動作等,才能保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io:

Re: 肌肉拉傷 針電激痛點

發表於 : 2008-04-25 , 15:12
MissC
電腦族 頸肩疼痛到吐 試試針極肌肉內電刺激
自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35歲的王小姐每天至少有12小時的時間打電腦,不僅頸肩疼痛,嚴重時甚至還會嘔吐,接受相關治療卻一直未見起色,日前她到頸肩背痛特別門診接受「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

她說,做完第一次肌肉內電刺激後即不再嘔吐,持續治療1個月後頸肩就不再疼痛,現在她只要1、2個星期回診做一次治療即可,頸肩疼痛及嘔吐問題已不再困擾她。

三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謝明福表示,王小姐為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病患,目前對於這種急、慢性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原則,先給予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或局部注射類固醇,另外再配合復健治療。但不少病患沒有時間接受多次的傳統復健治療及擔心藥物副作用,治療的配合度低,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在這樣的狀況下,「針極肌肉內電刺激」不失為另一個治療選擇。

謝明福指出,「針極肌肉內電刺激」引進國內已有一段時間,需先找出引發痠痛的關鍵肌肉群「激痛點」,再以針灸用的針扎入「激痛點」皮下通電,藉由電刺激減少肌肉收縮傳導物質,及增加血液循環,進而達到放鬆肌肉、減輕疼痛的目的。

謝明福表示,臨床觀察治療發現,有不少病患在接受第一次的「針極肌肉內電刺激」治療後,疼痛指數即明顯下降,在治療前期1星期需做兩次治療,之後視病患的狀況,可改為兩星期或1個月做1次即可,不用花太多時間往返醫院之間。

不過此項治療不適用於孕婦、凝血功能異常、意識不清及會暈針的民眾,目前健保並未給付,一次治療費用約需自費600元左右。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