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按壓兩乳間 新版CPR只動手

發表於 : 2008-05-07 , 15:28
MissC
按壓兩乳間 新版CPR只動手
時報
【中國時報 馮惠宜台中報導】



 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公布最新版心肺復甦術,CPR變簡單了,「只要在兩乳中間、雙掌扣疊、每分鐘按壓100下,持續至救護人員抵達」即可達到急救效果,不但沒有口對口、口對鼻吹氣的忌諱,且簡單易記,醫師呼籲應以此為基礎推廣全民CPR。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吳肇鑫指出,依據三月卅一日美國心臟醫學會公布新修改CPR準則,已廢除口對口、口對鼻吹氣,一般民眾只要徒手CPR即可能救人一命。

 吳肇鑫指出,在美國因CPR的普及,美國西雅圖統計突然猝死病人,在急救後51%存活,其中11%可以健康出院;而在美國芝加哥機場,以停機室持續播放CPR教學,統計急救成功率達23、其中56%可以健康出院,但在台灣地區急救成功率卻偏低,即使在台北市只有8.4%,而在其他地區僅1到2%。

 探討台灣急救成功率偏低原因,吳肇鑫認為過去國人忌諱對猝倒的親友或陌生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加上心肺復甦術不易記,因而國人遇到周遭有人猝倒,最多是打119叫救護車,如果病人是因為心臟病發停止心跳,只要4到6分鐘就會造成腦部或是其他器官缺氧,即使有幸救活了也可能留下後遺症。

 吳肇鑫說以臨床經驗,猝倒病人有90%是心室纖維顫動造成,此時除打119叫救護車,以徒手CPR就可以維持至少三分之一的體內氧氣循環 ,讓器官不致缺氧。

 過去醫界對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吹氣一直認為是不衛生,可能引發疾病傳染,即使是救護醫療人員在進行CPR時也會避開直接口對口、口對鼻,而借助甦醒球打氣,但要一般民眾救路倒猝死的人,卻要求口對口人工呼吸,這樣的要求,數度引起醫界辯論。

 吳肇鑫認為,既然美國心臟醫學會公布新的準則已變更為「按壓兩乳中心,每分鐘100下」,不但沒有衛生疑慮,又簡單好記,要推廣全民CPR就更容易了。

 他指出衛生署去年才更改CPR為「叫、叫、A、B、C」,即「叫,檢查意識」、「叫,打119求救」、「A:暢通呼吸道」、「B:檢查呼吸」、「C: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

 如今若依據美國心臟醫學會公布新準則,遇到猝倒病人,民眾可先叫名字,確定患者意識是否清醒,或握拳單指扣壓心尖,用痛的刺激看病人的反應,然後打119求救,接下來,就要開使徒手做CPR,直到救護人員接手。


io:

Re: 按壓兩乳間 新版CPR只動手

發表於 : 2008-05-07 , 15:29
MissC
1分鐘100下徒手CPR 動手不動口
自由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cpr.jpg
cpr.jpg (13.13 KiB) 已瀏覽 38 次
CPR救人,也可以動手不動口!

按壓兩乳中間不吹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吳肇鑫指出,今年3月1日起,美國心臟協會已改用「Hands only CPR 」,急救者只要徒手按摩昏迷患者的心臟即可,方法是兩手掌前後相疊以手指扣住,按壓患者的兩乳中間,每分鐘100下,不必再吹氣,簡單易學,讓患者不缺氧,爭取急救黃金時間。

吳肇鑫主任指出,CPR(心肺復甦術)以往作法為按壓心臟之外,還得在患者口中吹氣,但口對口吹氣,卻讓很多人卻步,深怕救人反被感染,而且壓15下、吹2下的動作,一般人也不易記住。

台灣的CPR(心肺復甦術)急救訓練,向來跟隨美國心臟協會推出的版本,未來的急救訓練,也勢必開始推廣「徒手CPR」。

力道隨身材胖瘦加減

他指出,「徒手CPR」靠著掌根的部位,運用身體及肩膀的力量,為患者進行體外心臟按摩,力道可隨著患者的身材胖瘦加減,可以維持沒有意識、心跳的患者體內3分之1左右的氧氣循環,讓器官不因缺氧受到傷害,爭取黃金急救4至6分鐘。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陳維恭指出,美國心臟協會早在2005年即提出CPR時只要壓胸即可的建議,以前CPR是按壓心臟15下、吹2下,去年台灣開始改成按壓30下後、才吹2下,即使只按壓患者胸部沒有吹氣,也不會再被認定是錯誤。

較適合短程送醫地區

陳維恭說,只按壓不吹氣的作法,在台灣醫療資源極豐富的地區適用,但萬一送醫路程較遠時,光是按壓並不夠,仍應以按壓配合吹氣較為妥當;只是路程多遠才需要配合吹氣動作、不適合只徒手按壓胸部,這個時間點如何拿捏目前尚無定論。

io: